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久久国产精品偷,高清中文字幕在线A片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證券界四大律師諫言:大小非減持都須繳所得稅(3)
2009年10月20日 10:23 來源:證券日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應加大偷漏稅懲處力度

  《證券日報》:“大小非”減持過程中,對這一領域的所得稅征管,一向存在較為嚴重的稅款流失現象。不僅僅是缺乏對自然人股東征稅方面的政策規定,而且機構投資者往往也通過虛列成本費用、分期攤銷股權增值額等手段進行偷漏稅行為。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周愛文律師:“大小非”減持所得對于個人應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進行納稅,對于個人應該按照減持所得減去合理費用后按20%比率進行納稅。對于機構、企業,都應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規定進行納稅。如果違背那就是或是偷漏稅行為,都是要受到法律嚴懲的。

  郝紀勇律師:其實這種現象或多或少可能會有,但打擊機構投資者的偷漏稅法律依據還是比較充分的,且稅務機關也應加大力度這方面的懲處力度。

  楊兆全律師:解決大小非減持中的偷漏稅問題,一方面要由有關部門發出明確的警示,讓更多的單位主動納稅。另一方面,稅務部門要嚴格征管措施,做到應收盡收。對故意偷逃稅的單位,要堅決查處。

  陶雨生律師:如果機構投資者真的實施了法律意義上的虛列成本費用等違法行為的話,肯定構成逃稅行為,如果情節嚴重還可能觸犯刑法。但是避稅和逃稅完全是兩個概念。如果機構投資者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按照符合會計準則及財務操作規程通過合理的手段減少稅務支出是不存在法律障礙。

  個人減持再投資不應免稅

  《證券日報》:新華都總裁陳發樹先生減持紫金礦業,套現累計近30億,其發言人李欣表示,這部分錢在年底之前用于再投資的話,就不用交稅。對于她這樣的說法,現有的稅法規定,對于減持后所得再用于投資的部分是否免征稅?這是一種避稅行為嗎?您又是怎樣看待陳發樹這樣的“小非”套現不交稅的行為呢?

  周愛文律師: 關于減持所得再投資的問題,個人認為,投資部分不應該免稅。全國性的法律還沒有這方面免稅的規定。但由于個人所得稅屬于地方稅,企業所得稅除中央企業外,大部分企業也屬于地方稅,關于減持所得再投資是否免稅可能要根據地方的政策、法律規定進行。

  郝紀勇律師:沒看到這樣的法律規定。目前自然人”大小非”減持不繳稅不違法。

  但我建議:督促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盡快出臺規章,規范自然人“大小非”減持納稅行為。

  楊兆全律師:現有稅法沒有規定由于在投資可以免稅,企業在產生所得后,就必須交稅。這個政策界限是很清楚的。

  陶雨生律師: 關于再投資免稅的問題:就個人所得稅而言,法律僅僅是對某些投資收益免征個人所得稅,比如《個人所得稅法》中第四條規定投資于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收入是免征個人所得稅的。但是我國法律絕對沒有對再投資免征稅的規定。

  就企業所得稅而言,國家稅務總局曾經發布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該通知規定了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從被投資企業所得稅后取得股息性質的投資收益,凡投資方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高于被投資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的,除國家稅收法規規定的定期減稅、免稅優惠外,其取得的投資所得應按規定還原為稅前收益后,并入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依法補繳企業所得稅。

  這項政策明確了免稅股權投資收益的范圍,即企業從適用稅率不低于投資方企業和享受國家稅收法規規定的定期減稅、免稅優惠的被投資企業分回的投資收益不需并入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不需補繳企業所得稅。因此,即便是企業股權投資收益的免稅也是有一定范圍的,而不是任何股權投資收益都免稅。

  資本利得稅應考慮征稅環境

  《證券日報》:很多業內人認為,大小非所收的稅種該屬于資本利得稅的范疇,而我國目前似乎并沒有此種稅種,關于建立資本利得稅,你有和看法?

  楊兆全律師:對企業的資本利得稅,要嚴格執行現有的政策。對個人的資本利得,要開始考慮是否具備征稅的客觀環境,把這個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陶雨生律師:關于征收資本利得稅,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征收資本利得稅是必然的趨勢。

  但是目前國內在立法層面上還不具備條件。如果要征收資本利得稅,在法律上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對已經制定的稅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集中的清理,對于適用中存在矛盾、歧義的規定進行進一步解釋或修訂,使得法律規定及國家稅務總局規范性文件之間相一致,并最終使得制定出來的利得稅法與既有的法律及政策相匹配。另外,在稅率的確定上,采用何種稅率應當注意其可操作性。(李 冰)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