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片《功夫熊貓》融合了中國多種元素并將它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中國人看了都新鮮和驚奇。花木蘭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千年有余,卻被美國的迪斯尼拿去拍成動畫片,賺了足足6億美金。中國人自己拍的動畫片寶蓮燈,僅收回成本而已。為什么中國人的東西,被外國人重新包裝就賺個缽滿盆滿,中國人卻只能望洋興嘆?全國政協副主席、被譽為“中國創意產業之父”的厲無畏在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高峰論壇上尖銳指出,中國動漫產業缺少中國文化的“根”。
功夫、熊貓、龍、孔子……現在,這些名詞會讓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們迅速聯想起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中國元素。近幾年,中國元素在國外大片中的頻頻成功運用令國內動漫界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倍感尷尬,一些業界人士開始反思中國民族動漫業的發展之路。在剛剛落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上,中外動漫產業都不約而同地對具有鮮明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創動漫作品表現出高度關注,一些參展機構和企業也將中國元素作為主題和重要內容布展、推介。
中國元素的原創風開始盛行,表明國產動漫行業開始由“眼光向外”轉為“眼光向內”,開始重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寶”。然而,中國元素的嫁接,是否意味著國產動漫原創的覺醒?中國風的盛行,真的就能刮來民族動漫產業前行的“曙光”?
原創動漫引人注目的中國元素
在安徽蕪湖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吸引了來自海內外500余家動漫機構和相關企業參展,并簽訂了總額近百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項目。其中,原創動漫大量增加,尤其是具有中國風元素的原創動漫作品占據了會展與交易的大部,成為本屆動漫交易會的顯著“亮點”。
記者在本屆交易會的主展館里看到,無論是國內八大城市動漫(漫畫)產業發展基地的展區,還是國內一流的影視播映、出版、網游機構的展區,或是安徽省內動漫基地和重點企業的展區,幾乎都以原創動漫作品為主打,這其中,尤其是具有中國風元素的原創動漫占據著一席之地,有些甚至成為展區主體。如中央電視臺輝煌動畫公司、杭州玄機科技公司帶來的最新原創動畫片《三國演義》、《秦時明月》等,將中國獨特而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資源,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動畫形式表現出來,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形象、中國故事”。合肥國家級動漫產業發展基地也帶來了一批具有鮮明安徽特色的動漫原創作品,其中包括已走向世界的動畫片———《黑臉大包公》。
而在已經簽約的90多個項目中,相當部分也是原創動漫作品投資項目。包括來源于我國古代思想名著《淮南子》的原創動漫《淮南子傳奇》,將由淮南市廣播電視局、中央電視臺央視動畫公司、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聯手打造;以春秋時期干將、莫邪在蕪湖神山“淬鐵成鋼”,鑄造出絕世之劍———莫干劍的人文歷史為背景,著力弘揚中華劍文化的動漫影視片《鑄劍》;以及金字塔3D影視動漫機構與蕪湖本土企業———魯班集團合作制作的動漫影視片《魯班》等。
文化“尋根”不能簡單嫁接
對于國產動漫產業勁刮“中國風”現象,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認為,一方面,相對于過去盛行模仿美、日等發達國家畫風的做法,中國動漫的原創作品增加,尤其是具有中國元素的原創作品大量出現,表明了國內動漫產業開始在中國文化寶庫里面“尋根”,也表現出了國內動漫企業樹立品牌、展示實力的渴望。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所謂的中國元素只是簡單嫁接、套用傳統文化的“外殼”,而忽視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則于產業長遠發展無利。
事實上,近年來以中國元素、地方特色為主題的原創動漫作品并不少,但是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創意,又能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優秀作品并不多;即使少數知名度較高的作品,作品本身的局限性也比較大,跟國外動漫產品差距明顯。
比如2009年暑期全國最紅火的原創動漫節目《喜羊羊和灰太狼》,是一部給低幼兒童看的電視動畫連續劇;一度熱賣、號稱原創新漫畫的標桿之作的漫畫版“四大名著”首部《三國演義》,也被部分網民評價為就是“新版連環畫”“創意還不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