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 IN D最新統計,按照今天三季度的業績估算,創業板平均估值在70倍左右。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位基金經理均表示,此次參與創業板申購有明確的原則,那就是只會申購,賺取打新股收益,但不會參與二級市場的買賣。而參與網上申購的基金多已在創業板上市首日把新股賣掉。
而記者了解到基金不愿意參與二級市場炒作的理由很多,一是低于這些市盈率的股票在主板很多,創業板本身的財務門檻又并不高,風險較大;二是過小的流通盤可能帶來流動性風險,28家公司中超過4000萬股者只有兩家,3000萬股以上者4家,其余皆低于3000萬股,由此將不利于機構投資者參與,創業板開放時市場關注度較高,交易比較活躍,但一段時間后市場會趨于平靜,屆時其流動性風險將體現出來;三是做相對收益的基金與做絕對收益的私募等不同,基金沒必要冒太大的風險去參與創業板。
與主板的蹺蹺板效應在未來
市場普遍認為,創業板與主板的蹺蹺板效應目前還不明顯,但在未來或有可能造成這個效應。
從昨日的市場來看,創業板普漲的同時主板也振蕩走高,但較前日繼續有所縮量,收盤時兩市共26只個股漲停,較昨日46只漲停有明顯減少,個股活躍度有所降低。熱點方面,軍工、迪斯尼、旅游酒店等板塊表現較強,物聯網、期指、金融等板塊走勢落后。就短線而言,不少分析人士預計大盤將進入小幅調整。
國聯安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創業板總規模僅100多億,所以還無法與主板抗衡,也難以與主板形成蹺蹺板效應。另外一方面,由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股本較小,容易受到大型資本的影響,這也使得創業板能夠相對獨立于主板市場,從而擁有自己的表現方式。
“創業板的明星股近期會繼續升溫,形成的財富效應后或者會吸引部分場內資金繼續流入創業板。”覃軍源表示。厚峻同樣認為,未來當創業板的賺錢效應明顯、盤子擴大,將對主板資金造成一定程度的分流,從而形成與主板的蹺蹺板效應。
華寶興業多策略增長基金經理牟旭東強調,中國股市在創業板上市之后才在真正意義上進入了全流通時代。市場會在較長時間內去適應這一變化。包括創始人股東、PE股東、基金、保險、游資等各類博弈主體將陸續進入市場,各方理念的差異將在市場中“直接對話”,才能逐漸找到一種均衡,這將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本報記者 謝曉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