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中國創業板第一批28家公司集體掛牌上市,時至今日,創業板“滿月”已過。在20多個交易日里,創業板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也動蕩了無數人的心魄。從首日的爆炒到次日的暴跌,以及隨后的復位之路,創業板誕生初期的表現并沒有出乎事先很多人的預料。畢竟,創業板市場先天的基因與主板和中小板并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而創業板發生基因突變和轉基因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在隨后成長的日子里,創業板依舊需要和主板、中小板這些哥哥姐姐們一樣,打針吃藥,再打針再吃藥……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創業板公司的高市盈率讓投資者發現,相比之下主板的股票是那樣的具有投資價值。有了創業板的這樣一個標桿,主板股票的“層高”提高不少。不過,市盈率高也未見得是壞事,正如有錢并不是壞事一樣,但是,還有一句話說的是,男人有錢就變壞,這句話盡管有些絕對,但是并非完全沒有道理,至少在上市公司中,超募的資金已經讓不少創業板上市公司有了“非份之想”。
11月3日,億緯鋰能發布了創業板第一份“資金置換”獨立董事意見公告,計劃用募集資金置換“早先已經投入主營業務的自籌資金”, 此舉一出,立即引起了各界質疑,業內人士紛紛指出,“資金置換”明顯有變相挪用募集資金之嫌。盡管,資金置換表面上并不會改變資金的數量,但通過置換后,就像洗錢的過程一樣,企業原先的募集資金搖身一變,成了上市公司的自籌資金,規避了證監會對募集資金的監管。按照證監會的規定,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只能按照招股說明書中的承諾使用,不得挪用,但對于上市公司的“私房錢”,證監會則鞭長莫及。
繼億緯鋰能之后,目前已經有包括華誼兄弟、上海佳豪等多家家創業板公司發布了類似的“資金置換”公告,創業板募集資金變相挪用的風險正在與日俱增。
除了變相挪用募集資金的隱患外,創業板原始股東變相出售公司限售股套現,也開始盛行。據媒體報道,包括華誼兄弟在內的一些創業板的原始股東,打著“股權質押”的幌子,以5折的價格大舉變相拋售公司限售股。由于原始股有限售期限制,這些原始股東們和接手盤約定以5折的價格合同協議轉讓,具體操作時,雙方達成一份“股權質押融資合同”,原始股東便以“股權質押融資為由”向深交所提出申請,再到中登公司辦理凍結手續,等限售期過后再交易過戶。對于這些行為,法律人士認為,這是一種變相減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