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主要的是,在整個出島環節中,并沒有要求對豇豆一一進行檢測。豇豆平均兩天一摘,又值購銷旺季,個別收購商直接到田間收購,容易出現漏檢情況。此外,由于檢測部門沒有處罰權,就算檢測出不合格產品,也不能采取就地銷毀措施。這是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的原因之一。
應盡快建立健全農戶生產檔案
海南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種”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因此,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在于抓“源頭”。
針對近日海南豇豆在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市場連續三次被檢測出含有禁用農藥水胺硫磷事件,海南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南正采取積極行動,將豇豆生產基地、瓜菜收購點100%納入監測范圍,確保海南豇豆及其他冬季瓜菜質量安全。
邢詒鐵說,事件發生后,海南省農業廳立即下發《關于加強豇豆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切實加強豇豆質量安全監管,并將質量安全監管延伸到海南其他冬季瓜菜。
目前,海南省正開展農藥店全面清理整頓,嚴厲打擊銷售水胺硫磷等高毒農藥或在低毒農藥中摻加高毒農藥的行為。同時,組織農技專家到田間給農民上課、培訓,指導農民科學使用農藥,嚴格農藥安全間隔期,教育農民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
海南省農業廳要求各市縣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流動服務站全部上崗,強化豇豆質量安全監測,將豇豆生產基地、瓜菜收購點100%納入監測范圍。農產品質量檢測摩托車對即將收獲的瓜菜在生產基地、農田開展監測,對即將出島的瓜菜檢驗合格后才允許出島,嚴把產地準出關。
海南省農業廳還要求各市縣發動收購商把好質量安全關,鼓勵支持其購買必要的檢測設備,在收購過程中開展檢測,加強檢測技術方面的指導。2月25日,三亞市政府撥給農業局20萬元,要求增加50臺檢測儀。
另外,到冬季瓜菜生產季節結束,海南將嚴格實行瓜菜檢測信息每周一報,各單位指定專人負責檢測信息報送工作,如發現問題或發生突發事件,隨時上報。海南省植保站每周匯總后報海南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形成上下聯動的監管工作機制。
海南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副處長傅健認為,對農產品的檢測只能起到防范作用,農業部門應盡快建立健全農戶生產檔案,建立信譽機制和農產品標識管理辦法。例如,借鑒廣東省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食用農產品標識管理規定》,完善食用農產品可溯源制度,提高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維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傅健說,如果海南也能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確立食用農產品標識,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問題的源頭,進行嚴格整治。 (鄭瑋娜 王暉余)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