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04日訊 據《今日早報》報道 2008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則是中國經濟最復雜的一年。在“復雜之年”里,中國經濟如何面對各種各樣的傳言、考驗?
中國經濟會不會像日本那樣,經過高速發展之后迅速衰落;豐田危機事件中,美國汽車業是背后的推手;湖北12萬億的投資計劃,是否可行……昨天,浙商研究會第二次理事會暨2010浙商春季論壇在杭州蕭山東方文化園舉行。浙江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小平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姚先國為在場的200多名會員發起一場“頭腦風暴”。
中國房地產不會崩盤
回看歷史,日本的經濟歷程和中國現在的走勢非常類似,而且房地產業的走勢也頗為相似。自1997年開始,日本進入衰退,房地產業也萎靡不振。為此,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業很可能重演日本的歷史,特別是房地產業將會在2011年“崩盤”。
但胡小平不是這么看的。“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的前提下,將迎來高速發展時期。”1985年前的日本,經歷了1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日本成為強勢的出口型國家。而1985年《廣場協定》之后,日元一再升值,成為日本經濟衰落的導火索。從1997年開始,日本真正走入經濟衰落期。
“中國目前的情況和日本確實相似,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經濟的‘出口型’和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胡小平對記者說,“而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的方式也很明確,就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升級,擴大內需。一旦內需的問題解決了,我們的經濟將繼續高速發展。”
至于房地產業,胡小平說:“在工業化的過程中,必將推動城市化。而城市化的發展,必然拉動房地產業。”胡小平告訴記者,之前有一個調研指出,在中國人口繼續增長的前提下,中國將有2.5億人口進入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都是他們的目標。“如此大的人口容量,必然支持房地產業的發展。拋出‘2011年崩盤論’者,是對歷史現象得出的臆測結論,而根本沒有研究歷史。”
豐田危機不僅僅是質量問題
在論壇上,胡小平還提出,浙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質量、人力資源、產品研發、模式創新這四個問題。
“質量出問題,就會被人抓住機會。”胡小平說,“豐田就是出現了質量問題,現在被美國抓住。一些美國人希望通過對豐田的打擊換回美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我們浙商生產的很多產品,都是‘市場貨’,質量相對差。這也是我們在做企業時所面臨的危險。”
記者了解到,在豐田危機上,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和胡小平的觀點也非常一致。郎咸平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場質量問題之戰,還是針對日本汽車產業的“美式狙擊”。在經歷金融危機之后,美國迫切需要發展國內制造業,而汽車工業是龍頭,當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換回美國汽車制造業的市場。
質量之外,就是人才。胡小平認為,隨著產業不斷從發達區域向不發達區域的轉移。中國工人將更多地在“家門口打工”。浙江制造將面臨人力資源、人才欠缺的問題。此外,研發能力、創新能力也需要“與時俱進”。
12萬億投資源于傳統思維
針對湖北提出的“12萬億投資”的說法,姚先國昨天也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他說:“現在,我們已經明確提出了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轉型升級,要拉動內需的大方向。但實際操作起來,我們仍然存在嚴重的慣性,思想上仍然是‘傳統思維’。一說搞經濟,就是大投資、大項目、招商引資。這次湖北提出的‘12萬億投資’就是這樣。”
“且不說這一投資的可能性(2009年,湖北的GDP為1.28萬億),單看這種方式,就是典型的投資型增長。”姚先國說,“而這正是我們在試圖改變的。”
吸引浙商的狀態將會改變
在姚先國看來,在接下去的幾年,浙商對各地政府的吸引力將逐步下降。“全國各地都吸引浙商去投資的情況,將不會繼續。”
“這是生產要素發生變化導致的。”姚先國說,土地、勞動力、資本、自然資源現在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在過去,各地都缺錢,于是國外資本、浙江資本被看成是各地發展當地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但現在不同了,中國“富有”了,而自然資源、土地則成為越來越珍貴的生產要素,所以浙商有可能在將來,不再成為“香餑餑”。
企業家瞄準的是低碳和科技
“資源的緊缺,我們企業已經看到了,我們也在針對這一現狀進行調整。目前,我們瞄準的是低碳和科技。”杭州名企圣奧集團產品開發部經理朱禮剛對記者說,他們的嘗試都突破了常規思維,體現了低碳和智能的縮影,使家具使用壽命得到延伸,不懼油、不懼污的特點,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辦公環境和辦公方式。
朱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辦公桌,通過科技創新,將納米技術和竹炭材料運用到其上,實現了“三防”(防污、防水、防油)的性能,有利于消費者隨時保持潔凈如新的辦公環境。同時,還把傳統家具與現代前沿科技結合,打造智能化家具。他們設計生產的“領馭大班臺”,不需要鎖孔、把手,用一張電子卡就能實現數控,輕輕一按,全部同時自動上鎖。此外,班臺內部還配備有隱藏式的保險柜、碎紙機、電腦主機、打印機、多功能信息盒和文件收納等各種辦公用品。
“胡小平說,研發能力、創新能力也需要與時俱進,我們很認同。”朱禮剛表示,圣奧集團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實現企業由粗放型、價格競爭型,向集約型、品質取勝型轉型。
記者 龔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