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在上周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金融改革發展任務十分繁重,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并列出將要著力抓好的六方面工作,其中包括積極穩妥推行金融業對外開放,并會“繼續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的金融合作”。
熟悉情況的人知道,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并非一年一度的例會。過去只是在1997年和2002年分別舉行過兩次,每次都是在經濟金融發展的關鍵時刻召開,涉及金融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和部署。1997年會議之后,中央財政定向發行了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四大國有銀行資金;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了證監會、保監會等。而2002年會議后,又先后推出系列金融改革與發展舉措,比如成立銀監會,組建中央匯金公司,建行、中行和工行等紛紛來香港掛牌上市等。追溯歷史,不難看出金融工作會議的特殊重要性。
因此,今次會議首次公開提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格外引人注目,隨后將推出什么動作來落實會議要求,令人期待。加之,最近香港人民幣業務獲準增加,允許內地金融機構來港發行人民幣金融債券;特區政府“十一五”與香港經濟高峰會的行動綱領也提出多項金融合作建議等,可謂動作頻頻,令兩地金融合作的前景展現出巨大的想像空間。難怪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在得悉有關消息后,馬上代表特區對此表示歡迎。
正如唐司長所說,這是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訂定國家的金融政策時,考慮了怎樣利用香港的金融合作來推進國家的金融業和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他表示,特區政府和金融業界定會繼續發揮香港的特有優勢,全力配合國家的經濟發展策略,為國家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安全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如果說,對于兩地的金融合作關系,過去香港一些人還存在所謂單方向“送大禮”之類偏差的想法,現在則更多地是從互惠互利、各得其益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特區政府最近還提出,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之下,應建立內地與香港金融體系之間“互補、互助、互動”的“三互”關系。相信隨著思考問題角度的轉變,兩地金融合作的空間會越來越廣,進程越來越暢。
(來源:香港商報,有刪節 作者:龍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