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市場規律,發展文化產業——
轉企改制讓一大批文化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文化產業成為各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恰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化政策促進發展行動計劃》中指出的“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的一系列實踐告訴我們,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如何打造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成為關鍵。推進轉企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各項改革措施有條不紊地推進。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在原北京市兒童藝術劇團基礎上自2004年1月轉企改制成為股份制現代企業,在新的運行機制下迸發活力。轉制當年創收2163萬元,其中營業收入1568萬元,是轉制前的18倍。
繼2006年北京兒藝在云南昆明建立全國第一個兒童劇基地后,2008年,他們與江蘇無錫廣電集團聯手,建立了“星辰兒童夢劇場”,開始實施兒童劇演出連鎖經營。2010年4月,北京兒藝與吉林省3家演藝企業聯合成立的吉林京演兒藝聯合劇院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作為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先行者的北京兒藝,在跨地區重組、演出院線建設方面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根本途徑。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才能在文化事業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上取得新進展。不深化改革,就無法加快文化發展方式轉變,無法推動文化內在活力進一步迸發。
截至2010年上半年,148家中央部門和單位出版社已有102家核銷事業編制。地方需要轉企改制的出版單位已基本完成任務,全國近3000家新華書店已有2900多家轉企改制,需轉企改制的35家電影制片廠已全部完成任務,204家省市電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電視劇制作機構完成轉企改制任務。轉企改制的國有文藝院團總數達228家,僅今年新增數即達106家。
轉企改制使文化單位擺脫傳統事業體制的束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轉制之后,如何進一步加快發展成為另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打造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成為文化體制改革的更高目標。
2009年8月,國務院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出支持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進入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文化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再融資方式進行并購和重組,迅速做大做強。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發行企業債券。
201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宣部、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處于成熟期、經營較為穩定的文化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鼓勵已上市的文化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再融資方式進行并購和重組;探索建立宣傳文化部門與證券監管部門的項目信息合作機制,加強適合于創業板市場的中小文化企業項目的篩選和儲備,支持其中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2004年完成規范轉制,2006年8月實現重組改制,2007年12月在國內第一家將編輯業務和經營業務整體上市。2009年又變更名稱,以區域性大型出版傳媒產業集團和戰略投資者的面貌,踏上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征程。上市之后,北方聯合出版傳媒對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出版策劃人和職業經理人,連同他們的策劃團隊、簽約作者、有效出版資源實施規模性并購,相繼成立了萬榕(上海)書業、智品(北京)書業、萬邦(北京)書業等3家公司。除“外延式擴張”,它還按照行業規律、市場規則,對圖書產品結構做出強力調整,放大品牌效應,提高圖書產品在細分市場中的競爭力,實現持續穩健的“內生性增長”。
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作為湖北省出版行業的龍頭企業,擁有全資子公司18家、控股公司8家、參股公司3家,其下屬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包括全省各市州縣84家分公司。轉企改制以來,企業總資產由21.6億元增長到81.7億元,銷售收入保持了每年兩位數的增長速度,為國家創造利稅13億元。
業界專家指出,要拓寬文化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必須多拳出擊。比如在演藝娛樂業、動漫游戲業、傳媒業、網絡業、影視業、出版發行業等重點文化產業選擇一批改革到位、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集團公司,推動上市融資,做優做大做強。
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讓人們看到了文化體制變革所蘊含的巨大能量。而金融資本大量涌入,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為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