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出發,才能無限接近“自己喜歡的樣子”
把平凡小人物的故事講得有趣、動人,是今年“暑期檔”電影、綜藝作品的亮點。
從《浪浪山小妖怪》里“山寨取經團”闖出浪浪山的冒險,到《長安的荔枝》中李善德千里送荔枝的掙扎與執著,再到綜藝節目脫口秀舞臺上演員們對職場日常的辛辣吐槽……這些講述職場平凡人的故事,用“幽默”包裹思考,連接人、生活與時代,也成為當下年輕人觀照自我內心的新途徑。
在銀幕和熒屏上,大千世界每一個渺小的“我”,每一次不顧一切往前跑的樣子,總能一次次在觀眾心底擊打出有力的節拍。
有些“出發”會帶來沉重的代價。電影《長安的荔枝》,講述了倒霉小人物李善德被迫完成一樁“不可能的任務”——千里運送荔枝,“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在此過程中,他的付出遠遠超越此前平靜生活所能承受的一切。當他歷經九死一生將荔枝送到貴妃面前,卻發現這盤凝聚無數心血的鮮果,不過是宴席上微不足道的點綴。
《長安的荔枝》原著作者馬伯庸擅長書寫大時代下執著的小人物,他曾說,自己想“弄清楚一滴水的流向,就會知道長江是往哪去的”。
馬伯庸的另一部作品《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講述了一個算學天才從縣衙稅簿中意外發現該縣承擔了周圍七縣此前百余年的絲絹稅賦,由此開啟從縣衙到府衙乃至更高行政單位的撥亂反正之路。
一個“偏執狂”為了理想不惜一切去實現一個目的,有意義嗎?個體得失,冷暖自知,但這樣的身影和此間的堅持,能讓那些被“意義”絆住腳步的人們,多了一分走出去的決心。不出發,那些缺憾永遠都不會被彌補,這一生也永遠抵達不了“更好的地方”。
暑期檔的國漫電影佳作《浪浪山小妖怪》,同樣探討了小人物出發追夢的議題,且極具想象力。
《浪浪山小妖怪》由動畫短片《中國奇譚》之《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創團隊打造。在同一世界觀框架下,《浪浪山小妖怪》開啟了一段發生在“平行時空”的全新故事。小豬妖與同為無名小妖的蛤蟆精、黃鼠狼精和猩猩怪組成草根小隊,4位法力低微潦草拼團,勇闖取經路,踏上荒誕離奇的冒險旅程。
除了小豬妖,其他一眾“小妖怪”也得到了觀眾們的憐愛和討論。
小豬妖找雞畫師設計“唐僧師徒四人畫像”,雞畫師畫出了一堆精妙絕倫的畫像(致敬了經典動畫、電視劇版“西游”故事以及諸多美術風格),結果最后“甲方”選了最看不出人樣的簡筆畫,畫師無奈說了一句“你們喜歡就好”。
精明投機的蛤蟆精當起了唐僧,“社恐”的大猩猩要扮演齊天大圣。一只喋喋不休的“話癆”黃鼠狼精,被小豬妖要求模仿沙僧,且只能說兩句臺詞才能立住人設:“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抓走了!”
后來,意氣風發的“話癆”真的變沉默、內斂了,成為接受現實的“成熟職場人”。但也有觀眾認為,黃鼠狼精內心變得強大,始終堅持自己想要的目標。
浪浪山是屬于普通人的現實故事,不會有童話結局,但是你絕對沒有遺憾。
“山寨取經團”小妖怪們的模仿或許滑稽,但它們4個并肩而立的身影,藏著對 “成為更好自己”的樸素渴望。現實中,年輕人誰不曾在初入職場時模仿榜樣?誰不曾為了融入環境而收斂棱角?縱然被無情嘲笑、否定價值,它們終究邁出了離開浪浪山的一步;縱然前路坎坷,仍愿意奮力試一試。
過去一年,影視、綜藝、游戲等領域都出現改編“西游”IP的佳作。誰不想成為孫悟空?孫悟空是很多人童年認識的第一個大英雄,但“大英雄”也有諸多郁悶和不如意;與此同時,想成為“大英雄”的小嘍啰們一樣有追夢的權利,一樣會發光。
周星馳擔任出品人的微短劇《大話·大話西游》,精神內核就是“人人都是孫悟空”。在《大話·大話西游》里,誤以為自己是“孫悟空轉世”的主角,行俠仗義,后來發現自己不是孫悟空,又開始逃避、焦慮。最后,這個迷茫的小人物面對、接受真實的自我,依然愿意勇敢戰斗。
《浪浪山小妖怪》電影結尾的一句“敬每一個勇敢出發的自己”,是很多觀眾分享觀影感受時都會提到的話。該片導演、編劇於水說:“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很多困境,但一定要堅持下來,找到自己喜歡的樣子。”
每個在理想與現實間迷茫徘徊卻從未放棄的人,每個認清生活的瑣碎卻依然想活成理想模樣的人,都在書寫屬于自己的“取經路”。先出發,多一點嘗試,少一點猶疑,才能無限接近“自己喜歡的樣子”。(沈杰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09:51:35
- 2025年08月26日 14:17:45
- 2025年08月26日 10:04:51
- 2025年08月26日 10:04:01
- 2025年08月26日 10:02:35
- 2025年08月25日 19:24:33
- 2025年08月25日 18:49:45
- 2025年08月25日 18:35:56
- 2025年08月25日 15:10:03
- 2025年08月25日 14: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