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巍生前的生活照。
一篇入選中學生語文課本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讓我們永遠地記住了魏巍這個名字。前天晚上,這個名字成為了歷史的一頁。8月24日晚7時20分,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魏巍在301醫院去世,享年88歲。
1937年參加八路軍
魏巍,原名鴻杰,童年及少年時期曾就讀于“平民小學”及簡易鄉村師范,開始接觸文學作品并產生濃厚閱讀興趣,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即赴山西前線參加八路軍,后轉至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后到晉察冀邊區,在部隊中做宣傳工作。
1950年魏巍調入解放軍總政治部時恰逢抗美援朝戰爭打響,魏巍作為總政派往前線的部隊文化工作者趕赴朝鮮前線。 1950年至1958年間魏巍3次赴朝鮮。他深入戰士們中間,被許多感人場面所打動,便決定留下來。
經過3個月的采訪,魏巍回國已是1951年2月。調任《解放軍文藝》副主編的魏巍,便夜以繼日地伏案疾書,以圖及早將所見所聞準確真實地告訴讀者。
采訪本上的20多個故事,魏巍又幾經遴選幾經推敲,最后才確定最典型最感人的3個細節。《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一位讀者、該刊主編宋之的閱罷,當即吩咐:“送《人民日報》!”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鄧拓有著與宋之的同樣的感受。
作品影響數代中國人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隆重推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毛澤東主席旋即批示“印發全軍”。自此,“最可愛的人”便成為志愿軍官兵的光榮稱號,自此,寫給“最可愛的人”的慰問信,雪片似的從祖國四面八方飛過鴨綠江,魏巍的名字也由此傳遍全國。后來,《誰是最可愛的人》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數代中國人。
到老不忘“最可愛的人”
近年來,魏巍仍然念念不忘“最可愛的人”。2006年,魏巍筆下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小老虎”戰斗英雄張立春離開了人世,當時遠在北京的魏巍打來電話,委托朝陽市政府代他向戰斗英雄張立春敬獻了花圈,并要求在挽聯上寫下:你是最可愛的人。
2007年,湖北省羊樓洞村老營盤茶山上一片荒涼悲壯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的142位烈士墓群牽動了魏老的心。久病在床的魏老說,“一想起這些長眠于異鄉的烈士,我就激動,我就有一種要流淚的感覺。50多年了,我已經沒有眼淚可流,但我心里經常流淚。”魏老打著手勢非常激動,他緊緊地握著前來采訪的記者的手說,“你們一定要幫他們找到家鄉,找到親人。是他們的流血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為此,魏老為這項轟轟烈烈的“尋找英魂的故鄉”活動顫巍巍地寫下了這樣幾個字:“我們關心最可愛的人,送英魂回歸故鄉。” 如今,最早講述“最可愛的人”故事的魏巍,也駕鶴西去了……
(北京青年報供稿)
魏巍簡介
魏巍,河南人,1920年1月16日出生,詩人,著名散文家、小說家。就是因為其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使“最可愛的人”成了人民志愿軍和人民解放軍的代名詞。
魏巍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到延安,同年4月入黨,入抗日軍政大學。建國后曾任《解放軍文藝》副總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