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眉粉黛皮黃樂,泉城戲迷過大節。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正在山東濟南如火如荼地進行,在為期近20天的節會上,37臺劇目、40余個參演單位、75場演出分別在濟南、青島、淄博的8個劇場亮相,于魁智、孟廣祿、李勝素、倪茂才、安平、杜鎮杰、王蓉蓉等京劇表演藝術家粉墨登場,讓觀眾飽覽了京劇藝術的饕餮盛宴。盤點連日來的演出盛況,可謂喜憂參半。
喜:題材廣泛 形式多樣
京劇藝術題材廣泛、藝術風格多樣化的特征在本屆藝術節上得到了充分展現。與前幾屆藝術節有所不同,本屆藝術節對37臺劇目的類別進行了細分,不僅有新編歷史劇,還有整理改編的傳統戲和現代戲。這些劇目無論是反映時代精神的現實題材,還是謳歌英雄主義的革命歷史題材;無論是體現民族精神的新編歷史劇,還是精心整理和改編的傳統劇目,都體現了京劇藝術工作者努力繼承傳統、勇于創新的精神。
在參演劇目中,新編歷史劇仍然顯示出一定的創作水準,《成敗蕭何》、《北風緊》、《下魯城》、《辛棄疾》等劇目,將厚重的歷史感和鮮明的時代感融為一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讹L雨杏黃旗》、《謝瑤環》、《孫安動本》等幾部根據傳統劇目整理改編的作品,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更貼近現代觀眾的欣賞習慣!渡钚恪、《紅沙河》、《扁擔謠》等現代戲,也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京劇藝術的內涵和外延。
“以前的京劇節大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一類的傳統戲,這次大大加重了現代戲的創作比例,37臺劇目中現代戲就占了14臺,這是京劇藝術與時俱進的表現!币晃粦蚯鷮<艺f。
除了通過改編、移植等方式繼承傳統外,本屆京劇節的最大特色是“創新”。一些劇目除了在人物刻畫、語言表達、舞美造型上貼近當今觀眾的欣賞習慣外,還吸收了交響樂、歌舞劇、音樂劇、話劇等姊妹藝術的精華。
新編歷史劇《大唐貴妃》在10余段梅蘭芳原創原腔基礎上新寫了30余段唱腔唱詞,并大膽融入了歌劇、舞蹈和交響樂等多種藝術形式,“舊中見新,新而有根”是該劇目最顯著的特色。上海京劇院的《成敗蕭何》除了用當代人的視角深入剖析人性、刻畫人物內心外,還戲劇性地加入了“頭發長見識短”“你太有才了”等幽默話語,引起全場觀眾的一陣笑聲。京劇《鄭和下西洋》讓傳統京劇伴奏樂隊和西洋交響樂隊同臺演奏,中西合璧、交相輝映。神話劇《寶蓮燈》將武術、雜技、體操等高難度技巧與現代化的舞美、視聽設計融為一體,成為京劇節上創新的一大突破。當然,對于這種“創新”年輕觀眾和一部分老戲迷的反應不一,年輕人認為可以接受,而一些老年觀眾對此持謹慎態度。
憂:“強強聯合”令人憂
“強強聯合”“不求擁有、但求所用”成為這次京劇節的熱門話題。本屆京劇節上,出現一個導演導13臺戲、一個作曲為11部戲譜曲、名角主演更是滿場“飛”的現象。對于這種“主創壟斷”的做法,藝術節上的專家學者褒貶不一。
“借外力更能把戲立住!本﹦”硌菟囆g家劉秀榮對“強強聯合”表示理解,她說,“京劇是角兒的藝術,好角色能彌補劇本的不足,為戲添彩,只要配備B角能讓戲接著演就行。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所長賈志剛說,“戲曲現在處在最危急的時刻,只要能涌現觀眾喜愛的戲,采取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他認為,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大多數專家則對此持反對意見!啊畯姀娐摵稀秃帽取笫执蛴沂帧⒆竽_踩右腳’”。中國戲曲學院原副院長、教授趙景勃說:“很欣慰梨園界積淀了一批讓大家信得過的、有威信的人才,但重復使用這些人會導致劇目的創作手法雷同、風格相似,不利于戲曲的百花齊放。因此,主創人才培養迫在眉睫。”他呼吁各院團要淡化評獎意識,強化市場意識;淡化專家意識,強化觀眾意識;淡化大制作,強化能立得住、傳得開的劇目。
臺灣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林辛慧說,“強強聯合”抹殺了劇團的個性,對藝術是一種傷害,它造成的結果是,30臺戲只相當于3臺戲。
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主任裴福林對“強強聯合”的現象深表憂慮。他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很希望在此次京劇節的主創隊伍中看到自己學生的身影。然而遺憾的是,在37臺劇目中,能夠擔任導演、編劇、作曲的學生寥寥無幾。他感慨:“辦學20多年,我們培養的編劇、導演和作曲有的轉行了,有的即使到了院團也因為沒有機會施展才華而逐漸流失!磺笏小⒌笏谩淖龇ò褢蚯叩冉逃迫肓藢擂蔚木车亍!
“要警惕戲曲藝術的泡沫現象!蹦暇┦芯﹦F一級導演續正泰說:“我是從實踐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如果年輕時不給我機會,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他建議院團多給年輕人實現理想的舞臺,從而保證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趙鳳蘭)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