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民族地區支持文化發展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導致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精神文化產品供給能力有限,少數民族新聞出版事業發展嚴重滯后這一現狀,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關于實施少數民族新聞出版“東風工程”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得到其他38名委員的聯名。該提案呼吁,將“東風工程”實施范圍從新疆擴大到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等5個民族自治區以及吉林、四川、云南、貴州、甘肅、青海等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同時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在批準立項該工程時,安排一系列項目和政策,滿足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繁榮少數民族文化。
《提案》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少數民族新聞出版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有53個少數民族有本民族語言,約有3000萬人使用本民族文字。2008年,我國少數民族人均新增可消費民文圖書、報紙、期刊分別為1.26冊(張)、5份、0.22冊,基本無新增可消費民語電子出版物(按3000萬人使用本民族文字計),遠遠低于全國人均新增可消費水平的5.32冊(張)、33.36份、2.34冊和0.32盤(張)。少數民族新聞出版事業存在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亟待提高、少數民族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強、出版傳播能力較弱等7大問題。長此以往,既難以滿足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要求,也難以適應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反滲透的新形勢。
據此,《提案》建議進一步加大國家對少數民族新聞出版事業的總投入。特別是在認真總結新疆新聞出版“東風工程”較好實施經驗的基礎上,逐漸擴大實施范圍,變為實施少數民族新聞出版“東風工程”,并將該工程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以此使其更加注重增強民族地區新聞出版自我發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民族地區文化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
在具體工作舉措上,《提案》提出八點建議:
第一,實施出版物免費贈閱計劃。每年有計劃地向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群眾免費贈閱各類讀物、手機報、宣傳招貼畫等各類出版物,進一步解決好各族群眾讀書難、看報難的問題。
第二,組織開展民文出版物翻譯出版工作。由國家資助,將優秀的漢文或外文出版物翻譯成民文出版物(含雙語),同時組織出版一批原創優秀民文(含雙語)出版物,大幅度增加基層群眾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通俗、易懂、實用型出版物。
第三,建設民文出版基地。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整合民文出版資源,組織民文出版協作體,形成民文出版基地。加強基地基礎設施、生產條件和編印發等生產能力的建設,強化全國民文出版物產供銷的統籌協調和資金投入力度;支持民族地區黨報黨刊和重點民文期刊采編印技術裝備的更新改造,大幅提升民族地區公益出版印刷能力。
第四,建設一批民文數字出版新媒體,實現民族地區各級黨報黨刊互聯網出版,支持各自治區黨報創辦民文手機報。
第五,建設民族地區基層宣傳發行網點。推動民族地區縣(市)級新華書店建設和改造工作,完善鄉(鎮)發行網點,推進物流配送及連鎖經營,為民族地區縣(市)級新華書店配備流動送書車,將優秀的出版物覆蓋到民族地區基層群眾。
第六,增強民族地區出版物市場監管能力。建設出版物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和互聯網出版監管信息系統,為地縣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配置執法車輛等工作設備,并由中央安排出版物市場監管專項經費。
第七,支持民族地區新聞出版人才隊伍建設。建設若干雙語教學培訓基地,對民族地區新聞出版從業人員進行政治素質、生產技術能力輪訓。
第八,將現行支持新疆新聞出版事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擴展到其他民族地區。
(記者王玉梅 楊曉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