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同志是從郴州市北湖區這塊紅色熱土上走出去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4月28日是鄧華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日,32萬家鄉人民深切緬懷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的卓著功勛,決心繼承他的革命遺志和崇高風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奮進,為推動家鄉跨越發展而更加努力奮斗。
少年立志:
當舍身報效國家
1910年4月28日,鄧華出生于郴州市北湖區魯塘鎮(原郴縣永寧鄉)陂副村。他出身書香世家,自幼聰穎好學,12歲走出山村,到離家40公里的縣城求學。此時,他的哥哥鄧多英、姐夫何仰之都投身革命大潮,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鄧華深受影響,小小年紀就積極參加進步師生組織的各種愛國活動。1925年,鄧華考入省會長沙岳云中學。這年10月16日,郴州最早的共產黨員、時任安源工人俱樂部副主任的黃靜源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鄧華痛心疾首寫下了“青年人當舍身報效國家,挽救國家危難,解放億萬生靈涂炭”的誓言。1927年3月,鄧華加入中國共產黨。馬日事變后,他回到家鄉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2月,他參加朱德、陳毅同志領導的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七師政治部組織干事。手握一桿梭鏢、身穿一襲長袍,鄧華就這樣開始了他半生征戰的戎馬生涯,先后參加了井岡山的斗爭、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革命斗爭和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擔任過連黨代表,縱隊組織科長,師、團政委。
英勇抗日:
創建平西根據地
1937年11月7日,以聶榮臻任司令員和政委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成立,鄧華任第一軍分區政委。為貫徹黨中央創建冀熱察邊區抗日根據地的指示精神,鄧華奉命率部進入平西,組織抗日武裝。1938年3月,鄧華率部進入平西齋堂鎮設立司令部,并在3月下旬在東齋堂村公開成立了北平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宛平縣人民政府。不久,又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平西地方工作委員會。在闡明共產黨、八路軍抗日救國主張的同時,鄧華率部對少數反動勢力予以堅決打擊,果斷解決了反動民團武裝妄圖趕走八路軍而制造的“大村事變”。同時,帶領部隊多次參加反“掃蕩”作戰,粉碎了日寇對平西根據地的進攻。
1940年8月,鄧華率部參加“百團大戰”,任淶靈戰役左翼隊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所屬部隊共進行大小戰役9次,殲敵500余人。1941年6月11日的《晉察冀日報》專文評價:“鄧華司令員文靜且勇敢,嚴肅且活潑,冷峻且熱情,沉著且堅韌……文人和武士在他身上得到和諧的統一。”
轉戰萬里:
從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
抗日戰爭勝利后,鄧華奉命調往東北,任首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陽市衛戍司令、遼西軍區司令員,并率部參加了秀水河子戰斗、解放四平和四平保衛戰。遼沈戰役中,鄧華提出的“集中兵力先攻錦州,再打援敵”的建議被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首長采納。平津戰役中,鄧華奉命率部與兄弟部隊攻打塘沽,但鄧華在查勘地形時發現,塘沽外圍是平坦的鹽灘地帶,沒有掩蔽物,加上地勢低洼,極不利于我軍發起攻擊。經過縝密思考,鄧華立即向平津前線總指揮部和中央軍委提出了“改變攻擊方向,不打塘沽打天津”的建議,被中央軍委批準。鄧華即率部參與天津解放戰役,不但殲滅敵重兵集團,而且一舉切斷了北平之敵出海南逃的通道,使北平之敵成為甕中之鱉。
1949年5月,鄧華率15兵團南下,先后參加了湘贛戰役、贛西南戰役和解放廣東戰役。1950年,鄧華受命指揮海南島戰役。針對我軍沒有渡海作戰和登陸作戰經驗,鄧華采用“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后登陸作戰相結合”的作戰方針,并在大練兵中敢于創新,采取“先晝后夜”、“先近后遠”、“先單船后多船聯合 ”等方法,提高部隊海上作戰技術。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備戰,鄧華率部一舉攻破國民黨所謂的“伯陵防線”,解放海南全島,創造了戰爭史上木船戰勝軍艦的奇跡。
抗美援朝:
指揮“上甘嶺”戰役名揚天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鄧華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作為彭德懷同志的主要助手,率13兵團首批入朝,與朝鮮人民軍一道迅速取得了第一、二次戰役的勝利。1951年7月,作為志愿軍談判代表,參加朝鮮停戰談判,提出改變第六次戰役計劃的建議,被毛澤東、彭德懷同志采納。1952年彭德懷同志回國后,鄧華任志愿軍代司令員兼政委。他親自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在43天的戰斗中,傷亡敵軍2.5萬人。這次戰役,也被許多軍事教科書譽為堅守防御作戰的光輝范例。1953年6月,正準備最后簽訂停戰協定之際,南朝鮮李承晚集團以“就地釋放”為名,無理扣留我方被俘人員,企圖破壞停戰的實現。鄧華指揮并發起了以打擊南朝鮮軍為主的“金城大捷”。這次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戰,共殲敵7.8萬余人,擴展陣地180平方公里,徹底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促成停戰協定正式簽訂。
心系桑梓:
難忘故鄉山水情
1950年2月14日,鄧華利用在武漢第四野戰軍總部開會返回廣州的機會,回到了他闊別22年的家鄉。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鄧華僅有的一次回家探親。他來到曾經戰斗過的郴州十字街頭,默默佇立良久,這里是許多革命戰友殉難的地方。回到陂副老家正好是農歷大年三十,他和兄長鄧多英暢敘別緒離情,在逝去的父母和前妻墓前,他肅立默哀,深深三鞠躬致意。第二天一早起來,他一一到村上的各家各戶拜年,走遍了全村100多戶父老鄉親。每到一處,他都用家鄉口音,介紹解放的好形勢,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新中國的美好前景。離開之前,他還特意憑吊了鄧天生烈士墓。
1980年7月3日,鄧華在上海病逝,享年70歲。時至今日,將軍已經離開我們30年了,但他忠心報國、勇于創新、敢打敢拼、勤政為民、廉潔奉公的崇高精神卻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家鄉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家鄉人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精神動力,永遠是激勵家鄉人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近年來,勤勞睿智的北湖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乘著科學發展的翅膀,以敢為天下先的氣魄闖出了一條獨特的富強之路。2009年,全區實現GDP132.7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8億元大關,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名列全省前茅。
革命精神映日月,將軍風范勵后人。作為家鄉人民,對鄧華將軍最好的懷念,就是銘記他的諄諄教誨,學習他的優秀品質和崇高風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先行先試,頑強拼搏,銳意進取,加快發展,早日將北湖建設成為郴州市乃至湘粵贛省際區域的核心城區、商貿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閑中心,為全面建設小康北湖而努力奮斗。
中共郴州市北湖區委 郴州市北湖區人民政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