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1月23日電(周迪迪) 2010年是國家深入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起步年,也是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開局年。11月21日至22日,成都市委召開十一屆八次全會,制定出成都市“十二五”規劃建議,描繪了成都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
回眸“十一五” 成就碩果累累
“十一五”期間,成都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探索多層次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城鄉雙贏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伴隨著成都統籌城鄉的推進,三圣鄉通過工業集中發展、農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經營,已經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休閑旅游勝地。
新引進了富士康、戴爾、聯想、仁寶等世界知名企業,對成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產生重大帶動作用,使成都的經濟搭上發展的“高速列車”。
增加和新開通了成都至上海、成都至印度班加羅爾等直飛客運航線。實施了鐵路新客站、成綿樂鐵路客專、成蒲鐵路等15個重大鐵路項目以及成都第二繞城、成德綿、成自瀘等6個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建成了成灌鐵路、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成昆貨車外繞線和邛名高速路。
成都還與鐵道部簽署協議,就成都市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中相關線路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等開展全面合作,并對成都鐵路樞紐內環鐵路等既有資源進行改造,對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的部分線路走向和車站設置進行優化調整,實現多種軌道交通的無縫銜接,方便旅客換乘。
“十二五”成都經濟總量將過萬億 人均GDP上萬美元
成都市委召開的十一屆八次全會上,制定了成都市“十二五”規劃建議。成都市提出,按照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三步走”戰略步驟,把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作為“十二五”發展總目標,
根據《中共成都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草案)》,成都市確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城鄉社會建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提升、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六大目標”。《建議》提出今后五年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經過五年的發展,成都市經濟總量將邁上萬億元臺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上萬美元。
在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方面,成都市將著力構建新型城鄉形態,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建設由1個特大城市、14個中等城市、34個小城市、170多個小城鎮構成的市域城鎮體系;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災區振興發展;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要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基本建成中心城區軌道交通骨干網,實現“縣縣通快鐵”等。
成都將加快建立以總部經濟為核心,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強大的現代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為基礎的市域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培育一批產值上500億元、1000億元的產業集群,建成5個產值上千億元的產業園區;實施“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建設“西部第一、全國領先”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成都將在五年內基本建成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成都主樞紐,建成雙流機場新航站樓并全面運行,規劃實施第二國際機場建設,開通直達北美、歐洲、南亞、西亞等國際航線,建成成西、成渝、成蘭、成綿樂、成雅等鐵路,完成成都北站擴建、成都動車基地等鐵路樞紐系統建設,推進成貴、成渝復線等鐵路建設,建成西部鐵路樞紐;完成成自瀘、成安渝、成德綿和成都第二繞城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設,建成西部最大公路樞紐。
努力建設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推進商貿物流、金融、科技“三中心”建設;積極推動成都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建設,拓展與省內市(州)合作,形成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成都將深入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體系;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扎實推進農村工作“四大基礎工程”;創新農業農村投融資機制;加快社會事業體制改革。
同時,成都市還按照合理劃分事權、管理中心下移和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進一步向五城區下放了規劃、國土、建設、城管等管理權限,進一步激發五城區的發展活力。(完)
![]() |
【編輯:吳歆】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