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從統計數據看深圳發展奇跡

分享到:
分享到:

從統計數據看深圳發展奇跡

2025年08月21日 14:03 來源:深圳特區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2025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45年來,深圳以拔節向上般的發展速度,書寫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統計數據表明,自1980年建立經濟特區以來,深圳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綜合實力和城市競爭力由弱變強,實現了由一座落后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

  45年來,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由1980年的2.70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36801.87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年均增長18.8%,經濟總量居全國內地城市第三位。

  45年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1980年的835元提升到2024年的205714元(按照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89萬美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8.5%。

  45年來,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1980年的0.84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54064.45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年均增長26.4%,全口徑工業增加值2024年為12409.13億元,兩項指標總量均居內地城市首位。

  45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由1980年的1.38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突破萬億元,年均增長22.4%。

  45年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80年的1.96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10637.70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年均增長20.1%。

  45年來,進出口總額由1980年的0.18億美元提升到2024年的6330.96億美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年均增長23.9%,總量居內地城市第一位。其中,出口總額由1980年的0.11億美元提升到2024年的3952.50億美元,年均增長24.0%,連續32年居內地城市首位。

  45年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5年的1915元提升到2024年的81123元,年均增長10.1%。

  經濟總量躍居內地城市第三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特區建立初期,深圳經濟基礎薄弱,經濟規模很小,1980年地區生產總值只有2.70億元,經過埋頭苦干、不懈努力,深圳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居內地城市第三。1989年經濟總量沖破100億元,1996年突破1000億元,2005年突破5000億元,2010年突破萬億元大關,是全國內地第四個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城市。2016年較2010年翻番,是內地第三個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的城市。2021年,經濟總量穩步跨越3萬億元大關。從1千億到1萬億用了14年,1萬億到2萬億經過6年,2萬億到3萬億僅歷時5年。2024年,經濟總量已達3.68萬億元。以1980年為基期,深圳經濟年均增長18.8%,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深圳經濟表現出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

  1980年,深圳投資、消費規模僅1.38億元、1.96億元,2024年實現雙萬億。45年來,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4%,工業投資和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占比持續提升,2024年分別達27.6%、8.7%,其中,工業投資近4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年均增長20.1%,消費升級明顯,新消費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網上零售持續增長,2024年,通過互聯網實現的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2.1%。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協調發展步伐更穩

  1980年,深圳產業發展水平低,總量規模偏小,其中工業增加值僅3726萬元,農業、服務業規模相當。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快速推進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深圳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業在總體經濟中比重下降,工業快速發展,服務業穩步提升,三次產業結構由1980年的28.9:26.0:45.1調整為2024年的0.1:37.8:62.1。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始終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理念,基本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工業產業不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2021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2022年、2023年、2024年連續位居國內城市第一。高技術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為58.2%和68.2%。服務業內部結構持續優化,2024年,以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達76.5%。

  科技創新成效明顯

  發展新動能加速積聚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研發經費投入有限,科研人員和機構短缺,隨著改革不斷深入,科技領域投入強度不斷加大。2009年深圳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約280億元,2018年突破1000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4.60%。2023年達到2236.61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提升至6.46%,連續9年兩位數增長。其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全市93.3%,牢牢占據創新主體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加快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新質生產力強勁引領高質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近4000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1.56萬億元,年均增長10.8%,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9.5%提升到42.3%,成為深圳經濟發展重要引擎。2024年,20個產業集群中,8個集群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智能網聯汽車、低空經濟與空天兩大集群增速均超20%。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2024年,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5.8%、31.8%、25.8%,占全國比重分別為85.1%、24.1%、67.6%。

  貿易規模持續擴大

  對外開放縱深推進

  經濟特區建立以來,深圳貨物貿易成就輝煌,貿易規模由小到大,外貿競爭力由弱到強。198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僅0.18億美元,2024年已超過6000億美元,重返內地外貿城市首位,出口總額實現內地城市“32連冠”,外貿結構、質量進一步提升。2024年,一般貿易所占比重提高到54.9%,民營企業進出口所占比重提高到70.1%。外貿市場不斷拓展,2024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等進出口增長均超兩成。

  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特區建立之初,深圳人口少,經濟發展水平低,人民整體生活水平較差。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發生巨變,由溫飽邁向全面小康。1980年深圳常住人口33.29萬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為835元,2024年人口規模發展為1798.95萬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提升至20.57萬元。居民收入大幅提升,1985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915元,2024年已經達到8.11萬元,年均增長10.1%。

  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1980年以來,深圳教育事業實現了由農村教育向現代化城市教育的巨大跨越,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完善。各類學校由1980年的314所增加到2024年的2987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由1983年的1所增加到2024年的16所。醫療衛生機構數由1980年的74家增加至2024年的5887家,其中醫院數量從24家增加至162家。2024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公共圖書館925座,公共圖書館總藏量6824.1萬冊。全市擁有博物館62座,美術館13座。

  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在新的發展階段,市統計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統計工作全過程,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推進依法統計依法治統,以高質量統計工作服務高質量發展,為深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貢獻統計力量。(深圳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郭 馳)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張令旗】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