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杭師大新教改不以量化指標考核教師引爭議

2010年07月26日 13:44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十年不發一篇論文,教授頭銜也能保持?“奇才偏才”能不受學校常規考核嗎?沒有教授、副教授等職稱,可以直接受聘教授崗位嗎?教授可以有專職工作秘書嗎?杭州師范大學最近出臺的《人文社會科學振興計劃指導意見》,構建了“不惟數字論”的人文社科學術評價新體系,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需要數字考核 更需要傳世大作

  據了解,當前國內的人文社科評價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依托類似自然科學的一些量化指標。包括在核心刊物上發表過多少文章;出版過多少著作;獲得多少、什么級別的學術獎;承擔了多少、什么級別的研究項目等。個人的成績、職稱、科研經費均與之直接掛鉤,對單位和各級領導則意味著政績和升遷。

  不少教育界人士反映,一些人文社科研究者在“學術GDP”指揮棒下著述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目前這種量化考核導向已經受到普遍的質疑,不少人認為這明顯違反人文學科那種“板凳要坐十年冷,終身寫就一本書”的學術特征。

  北京師范大學曹衛東教授曾撰文指出,過度量化的學術評價體系,嚴重阻礙著學術的繁榮發展。當務之急要積極尋求學術評價的制度創新,營造自由、自信的學術氛圍和積極、寬容的社會氛圍。采訪中一些高校教師認為,按照現在這種量化指標,三四十年代的那些學術大師們別說成名,連教授都當不成。

  杭師大校長葉高翔教授說:“我們需要數字考核指標,但更需要《紅樓夢》《梁祝》等可以傳世的精品大作。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們既要有渴望出現一位大師的期待,也要有允許一百位努力者失敗的胸懷。”

  打造“去行政化”的學術“特區”

  擁有悠久校史的杭師大在音樂、美術等人文學科專業上有較強基礎。當前同樣面臨著科學發展的困境與挑戰。經過深入調研與反復醞釀,《杭州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振興計劃指導意見》在7月正式出爐。

  這份《指導意見》圍繞“振興人文社會科學”這一宗旨,推出13項新舉措。

  據了解,按照這份指導意見,學校將組建“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該委員會成員由各學科教授民主推薦,對高端人才,打破按年考核的常規學術評價和考核標準,根據其累積和持續的學術影響,實行學術代表作評價制度和知名同行評議制度;對藝術類學科,充分尊重其學科屬性,制定有別于其他人文社科類學科的考核政策和標準;對學術貢獻突出的青年教師,還可以根據學校相關規定,給予低職高聘待遇。

  學校將試行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特區”。在這個“特區”里,以本校高水平學者和柔性引進的雙聘高端學者為主要力量,營造具有最肥沃“土壤”的人文社會科學建設發展示范區。以產生“世紀精品、傳世之作”為導向,通過“去行政化”的超常規管理模式,吸引國內外知名教授到“特區”工作。

  學校將為“奇才、偏才”設置特聘崗位。在學校常規崗位聘任的基礎上,專設“人文社會科學特聘教授”崗位。

  這些“特聘教授”不再需要通過傳統的多少論文著作等量化指標來評定,而改為直接提名。可以由學院院長等直接提名,現任學院院長、部門負責人中若有符合特聘崗教授條件者則由校長直接提名。這些“特聘教授”一旦上崗后,還可以通過“項目用人”方式聘用專職秘書。

  解除桎梏 營造最佳生態環境

  葉高翔校長主持了這項人文社科振興計劃的構建工作。

  他表示,此舉就是想要在學校內部或者海內外招募一批不論身份、不論前期成果、潛心于創作的人,他們將不受常規的論文、課題、科研經費等考核指標的限制,在真正“學術自由”的境界里耕耘。

  他相信,解除了量化考核的桎梏,就一定能營造出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最肥沃的“土壤”和最佳生態環境。

  學校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專項負責此項計劃的實施。民國史研究專家袁成毅教授擔任領導小組副組長。他說,盡管細則還沒實施,但計劃的出爐已在學校一石擊起千層浪,引發強烈反響。之前學校就此計劃數次征求過教授代表的意見,大家的反映是肯定大于否定。

  袁成毅說,杭師大在未來5年內將積極引進和重點培養300名左右具有較大學術發展潛力的人文社科青年教師,資助優秀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幫助他們師從國家級、世界級名師。

  據悉,今后5年,學校用于人文社會科學振興計劃的出資總額將達1億元。

  著名美學家、浙江大學人文學部主任徐岱教授說,一看到這個規劃,看到“支持奇才、偏才”等字眼,就覺得眼前一亮,這些條目中包含的,是對人文社會科學出大師、出精品的有力支撐。

  據他所知,杭師大此舉,應該是在全國最早提出了構建非量化的人文學科評價新體系,如能真正實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并且很勇敢,因為可能一開始“數字上會下去”,但是對真正的大學來說,對人的培養是最重要的,無形的標準比有形的數字更有說服力。 (記者方益波)

參與互動(0)
【編輯:李季】
    ----- 教育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