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冰 實習生 苗勝利
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復蘇,大學生就業市場似乎也正從金融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記者連日采訪發現,不少校園招聘會呈現出供需兩旺的景象。
“今年到我校招聘的用人單位數量,是去年同期的一倍還多!”11月26日,長春理工大學2010屆畢業生供需洽談會召開,現場火爆的場景,令校就業指導中心處長藺福軍心情舒暢。
去年,到該校參加洽談會的單位有80余家,省屬企業居多;今年,參會單位數量達到120余家,其中不乏國內知名大企業,“無論數量和層次,都有了很大提升”。
“此前入校搞專場招聘的單位,一個月內來了130家,去年同期還不到60家。機械、材料、化工等學院的畢業生,目前簽約率已超過20%,而去年同期不過10%。”藺福軍說,如今有些學生已是“手里攥著幾份offer在選擇”。
吉林大學2010年共有畢業生13898人。11月18日,在該校集中舉辦的就業大市場上,60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1萬余個。迄今,該校已舉辦校園專場招聘活動284場,密集的時候平均每天舉辦6~11場,最高達每天15場,較去年同比增長30%。
“今年校園招聘的突出特點是‘三早’:一是用人單位發布信息早,自8月10日新學期開學,20天內,就有40多家單位在我校發布需求信息;二是進校招聘宣講早,至9月底,已有150多家用人單位入校宣講;三是招聘高峰來得早,很多企業將招聘潮提前到了10月份。”吉大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趙剛敏介紹。
分析今年就業形勢的變化,上述兩位主任都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歷過金融危機之痛后,國內經濟企穩回升,企業不僅去年被冰封的用人需求得以釋放,而且隨著自身經營向好,新的用人需求大量涌現,雙峰疊加,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利好。
企業招聘意向確實在上升。日前,一份來自國內某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的調查報告稱,今年第四季度有39%的企業計劃增加員工人數,較第三季度的27%有顯著增長。
采訪中,記者切實感受到了企業當前旺盛的用人需求。我國液晶顯示屏生產商“京東方”,往年招聘規模多在100人左右,而今年計劃招“幾百人,甚至上千”,該集團內部一位招聘經理說。
“比亞迪”去年因金融危機將用人計劃縮減了近1/2。而今年,他們打算在全國招聘大學生7000~8000人,招聘崗位所涉專業類別高達幾十個。
“今年3月,公司經濟狀況復蘇,很多部門要求招人。”比亞迪公司人力資源部的李昌梅告訴記者,該公司正在全國多個地方建設新的生產基地,需儲備大量人才。
廣東、上海傳來的消息,同樣一片陽光明媚。10月底,阿里巴巴在廣東推出了400人的校園招募計劃;一汽集團的招聘計劃也達到1200人。除汽車、IT行業外,同樣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嚴重的金融、地產類企業,用人需求也出現反彈,工商銀行、匯豐銀行,綠地建設集團、上海晟地集團都以積極姿態出現在今年的高校招聘會中。
采訪中,記者發現,面對明顯回暖的就業形勢,部分2010屆畢業生暗暗提高了就業期望值。去年同學們口耳相傳的“市場價”是“本科生月薪2000元,研究生3000元”,如今部分理工類學生已將預期月薪提高了500元。
但幾位受訪的高校就業辦主任均表示,樂觀中尚需謹慎,“雖然今年就業形勢看好,但因畢業生人數不斷增長,就業競爭仍然激烈。另外,每年的用人需求量是大體穩定的,招聘高峰提前,后期招聘單位就可能會減少。”他們希望廣大畢業生合理調整期望值,抓住機會,成功簽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