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慧卿 繪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人早已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一種觀念:教材循環使用是一件有利于保護環境的好事。教材循環使用能夠節約紙張,從而保護森林資源,這難道還不是一件很好很環保的事情嗎?很難想象,持此觀念的人看到上面這條新聞后會作何感想。
事實上,類似以環保名義推廣循環教材反而更加破壞環境的例子,已經有過很多了。比如有的地方,實行教材循環使用后,又單獨把課后練習題和一些需要背誦的課文等復印下來發給了學生;有的地方,剛循環了一年,卻發現教材早已破爛不能使用了;還有一個普遍情況是,才要循環呢,教材內容卻已經變更了。
我對循環教材比較懷疑的有兩點:一是其是否果真有利于環保;二是教科書是否真的適合循環。有一點我比較疑惑,難道所有的新書都是砍伐新樹的結果嗎?果真如此的話,那些被收購的舊書又都拿去干什么了呢?如果舊書確曾也能在廢物利用后成為新書,那么這本身難道不就是一種“循環利用”嗎?更何況,循環使用教材還會產生很多新的浪費,比如上面提到的額外復印習題、家長另外購買教材等。
教科書是否適合循環使用的話題,被討論的比較多。有課本內容變化太快的問題,有健康和衛生的問題,有課本保存的問題,還有學生喜歡在課本上涂畫的問題,諸如此類。新聞中提到的“寫一個字雙倍罰款”,事實上也反向證明了教材循環有點不合適,因為這違背了學生的學習習慣。
其實,教科書之所以不適合循環使用,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還在于:它不符合應試教育的需要。也可以說成是:應試教育不止,循環教材難行。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教材總是在考完試后被處理掉。甚至于,所謂教科書也可以被定義為“考完試后就可以扔掉的書”。教科書因為是考試用書,所以應該個人獨有,以便在上面劃重點、做筆記,并隨時在日常學習中背誦、查用等。而那些圖書館里的“課外書”、“閑書”等就不需要了,因而它們才真正適合循環使用。這也就是為什么現在那些被循環使用的教科書,大多只是一些不考試的“副科”書的原因。
當然,也不能因此就說教材循環使用是一件壞事,盡管可能沒傳說中的那么好,但也終究不壞。關鍵問題是,它應該被如何推廣。無論推廣者認為這件事情有多么好,也應該充分尊重被推廣者的自由選擇權。不能你說好,別人就得無條件地跟著說好,像那種使用罰款的方式來強行推廣,肯定是不可取的。(作者:舒圣祥)
![]() |
![]() |
![]() |
![]() |
![]() 少女交友不慎 色誘敲詐10萬元 |
![]() 因家人反對男子街頭劫持女友 |
![]() 學生軍訓猝死 學校判賠9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