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西安出臺新規 經適房滿5年交差價可轉商品房

2010年07月16日 13:59 來源:華商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近日下發《關于加強經濟適用住房小區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購買經適房滿5年后通過補交土地收益等15%的差價款,可取得已購經適房的完全產權。經適房轉為商品房后,上市交易將不再受限,買賣程序與普通商品房相同。《通知》還指出,經適房在取得完全產權前,只能用于自住,不得出售、出租、閑置、出借,也不得擅自改變住房用途。

  15%差價款用來建廉租房

  《通知》規定,已購買經適房的家庭,再購買其他住房的,必須辦理經適房退出手續。如果想取得已購經適房的完全產權,須在購買經適房滿5年后補繳土地收益金等差價款,補交差價款按同地段、同類商品房成交

  均價的15%收取。

  針對15%差價款的用途,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按照規定這部分資金政府用來建設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經適房只能自住不得出租

  該負責人還介紹,經濟適用住房在取得完全產權前,購房人有與其申報收入明顯不符的高消費行為時,應當主動向住房保障部門做出說明,并配合對其資產進行核查、公示。

  同時,嚴禁在小區張貼出租出售經適房的廣告,物業及房屋中介服務企業不得違規辦理經適房代租代售業務,違規者應在兩月內自行糾正。拒不整改者,將依法嚴肅查處。同時,各物業服務企業應定期對經適房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并及時上報住房保障部門。

  專家解讀

  經適房上市可壓低房價

  昨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孫飛表示,經適房和商品房唯一的不同是,當年在購買時享受了國家給予減免的部分土地出讓金,現在國家在收回這部分土地出讓金后,大量建設面向低收入家庭、貧困家庭的廉租房、公租房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他分析,在目前樓市調控階段,將一部分經濟適用房通過追繳土地出讓金的方式變成商品房,作為二手房流入市場一是增加了供應量,二是經適房的價格低于目前樓市價格,有利于壓低房價,同樣國家用這部分資金還可以建保障性住房。

  西安出臺新規,經適房取得完全產權后可自由上市交易

  何為經濟適用房?

  經濟適用房主要是以保本微利的價格出售給中低收入家庭,以解決其住房困難的問題。開發企業實施的經濟適用住房,實行市場化運作,土地劃撥供應,配套費及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半收取。主要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并限定戶型面積。

  哪些人能申購?

  凡具有西安市城鎮戶口(包括符合當地安置條件的軍隊人員);無房或住房困難家庭 (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低于15平方米);收入情況符合市政府確定的房困難家庭 (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低于15平方米);收入情況符合市政府確定的中低收入線標準(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5207元)的,符合西安市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的人均能提起申購。

  怎樣辦理經適房?

  市民選定購買經濟適用房后,在西安市房屋管理局交易大廳或開發商處購買《西安市城鎮居民經濟適用住房購買資格申請審核表》進行填寫,并提供:

  1.家庭成員身份證和戶籍證明;

  2.婚姻狀況證明;

  3.家庭成員收入和住房證明;

  4.其他需要提供證明材料。

  經西安市經濟適用住房主管部門審查符合條件后公示,公示期為10日,公示期滿對無投訴或經調查投訴舉報不實的,準予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有效期為一年。符合條件的家庭只能購買一套經濟適用住房。

  市民擔憂

  經適房成為炒房新目標?

  西安市民段先生表示,經適房是國家以微利價向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是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商品住宅。它的供應價格與商品房相比,每平方米之間相差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他擔心,雖然規定經適房5年后補交15%的差價款可轉為商品房,但與同地段商品房的價格相比,經適房還是要便宜很多。那么很多不夠資格的人會擠破頭皮去爭經適房,經適房完全有可能成為“炒房”目標。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住房保障中心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該局對于經濟適用房有著嚴格的程序和流程,凡參與申請經濟適用住房購買資格的申請經濟適用房有著嚴格的程序和流程,凡參與申請經濟適用住房購買資格的申請人、申請人配偶及家庭成員需提供產權產籍管理部門出具的名下有無房產證明(西安市城六區戶口由西安市產權產籍管理中心出具;長安區戶口由長安區產權產籍管理部門出具)。(陳思存)

參與互動(0)
【編輯:林偉】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