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調控新政的壓力下,眾多房企都舉起了轉型大旗,它們轉型的方向是進軍二三線城市和商業地產。
二三線或上演“一線式上漲”
陽光壹佰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表示,除了二三線城市中一些局部的熱點城市、地區也有一些房價虛高外,在新政調控下二三線城市中房價下降的并不多,因為那里的供需處于平穩狀態。
“調控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還是集中在京滬穗深、東部沿海這些重點城市,這就意味著調控對于二三線城市和中西部的城市提供了更寬松、更難得的發展機會。”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二三線城市樓市增長空間明顯大于一線城市。
對于品牌房企在二三線城市的布局趨勢,陳國強用“非常明顯”來形容。
記者發現,新政出臺后,包括萬科、遠洋等在內的地產巨頭在二三線城市的布局速度明顯加快。1~6月,萬科在一線城市中僅于上海、北京及廣州獲得了4個項目合計66.7萬平方米,占總獲取項目的5.66%,而截至上半年末,萬科在二三線城市的權益土地儲備已達到3179萬平方米。
陽光壹佰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對此解釋說,中國第一輪城市化的主角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目前這些城市在量的積累上已基本完成,城市化已步入結構調整的 “質的階段”,時下中國第二輪城市化的主角正在轉向二三線城市,他們正在上演一線城市5年前城市化的劇本。因此房企涌向二三線地市是市場理性行為。
商業地產收益可觀
與二三線城市類似,商業地產相比住宅地產,在調控中受到的影響也要小一些。而當下商業地產更是借助住宅地產萎靡之機,火爆了一把。
范小沖表示,由于商業物業對運營水平的要求較高。因此過去很多投資者不敢介入商業地產,特別是散戶缺乏管理經驗,這是過去商業寫字樓不被大家關注的重要原因。
此次新政調控目標直指住宅市場的投資投機需求,而且眾多業內人士判斷此次政府的決心很大,未來還存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范小沖認為,正是這樣的環境,促使了很多人將目光轉向了商業地產。
以上海為例,有關方面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市商業辦公項目的成交面積和成交均價都處于歷史高點,其中,商業辦公項目成交面積達到234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成交均價達到了15187元/平方米,同比上漲了3.6%。
陳國強表示,對于北京、上海這些中心城市來說,商業地產的市場地位明顯上升。眾多地產商也紛紛加重了在商業地產上的布局。
據了解,今年以來,SOHO中國、萬科、保利、招商、中糧、金地、華潤置地、陽光股份、首創置業等地產大鱷都表示要增加商業地產。其中一直堅持做住宅的萬科也轉變為“必須考慮商業地產”,截至目前,萬科已經在北京、西安、東莞和武漢等地啟動了商業地產項目,總投資額上百億元。
樓市調控下,商業地產的收益也顯得可觀。以商業地產為主打的SOHO中國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6.55億元,同比上升119倍;實現凈利潤17.21億元,同比上升136倍,均超過去年全年水平。截至今年7月底,公司實現銷售額135.7億元,已經完成全年180億元銷售目標的75%。
“從近一個時期來看,我認為商業地產回升比較快,特別是一些進行結構調整的樓盤仍然得到了市場的追捧。”光耀東方董事長李貴斌表示,租金的上漲給商業物業帶來了價值,再加上經濟的發展,下一步商業物業的消費量將越來越大。(記者 吳文坤)
![]() |
【編輯:林偉】 |
![]()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