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將設6大功能片區 住宅只占25.2%
6大功能區中住宅占25.2%
下關濱江產業集聚區的規劃范圍,南至中山北路,北至南京長江大橋,西至長江,東至大橋引橋和惠民大道,總用地面積約236公頃。
昨天記者從規劃部門了解到,《詳規》已經將這236公頃分成了六大功能片區。該區域規劃居住人口為283萬人,住宅用地只占到總面積的25.2%。
下關電廠將變工業地景公園
據介紹,下關電廠和肉聯廠都是民國時期的工廠。規劃對它們有了明確的改造計劃。下關電廠將以工業建筑為地景,做成一個工業地景公園。而肉聯廠將成為“濱江創業SOHO區”的起點。也就是該廠在改造后將作為辦公區出租,做成一個“創意文化園”。
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的大馬路,沿線仍然保留了原江蘇郵政管理局、中央銀行、南京港客運站等一批有特色的民國建筑。在這一輪開發中,這里將保留民國建筑,并以天光里歷史街區為核心,創造具有歷史印記的傳統城市肌理,創造小尺度街道的商業氛圍。此外,南京西站計劃改造成鐵路博物館。
老江口將建4萬平米“水灣”
南京雖擁有豐富的濱江資源,但多少年來一直是“城不見江、江不見城”。新規劃將改變這一狀況。根據規劃,下關濱江產業集聚區的江岸線上,除將建多層次的親水平臺外,老江口還將建設約4萬平方米“水灣”,從中山碼頭到老江口的長江岸線邊,還打算建設供市民步行的濱江平臺。
有的限高24米,有的限低300米
據悉,從閱江樓到大橋之間,建筑物高度將基本控制在35米及以下,并且靠近江和靠近山的地方建筑都要逐步走低。靠近大橋的方家營和鐵路橋區域將重點考慮與幕府山的關系,高度控制在50米;大馬路一帶,建筑必須控制在24米以下。在中山北路的北邊、中山碼頭東側,這一塊濱江中心區大約8000多平方米,規劃限定建筑物的最低高度就得高達300米!
保障
確定1.4萬套保障房 首含公租房
未來的繁華“外灘”,目前卻是全城最大棚戶區。記者了解到,下關濱江老城改造項目,涉及到的拆遷量很大,涉及拆遷居民1.2萬戶;200多家企業需要搬遷,“騰籠換鳥”。對此,南京市副市長陸冰表示,拆遷工作一定要“陽光、規范、依法”,將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為此,下關區政府已向南京市政府立下了“軍令狀”,要將下關的老城改造做成全市陽光拆遷的示范工程。
為讓居民在老城改造中得到實惠,將通過提供經濟適用房、中低價商品房、產權調換房、公租房等多種形式改善危舊房片區老百姓的居住條件。其中,公租房是第一次在拆遷安置保障房中出現。有關人士介紹,以前的拆遷工作中也經常會遇到,居民家原先的房子面積就非常小,拿到拆遷補償也買不起新房,就可以通過租很便宜的公租房解決居住問題。
據了解,為了解決好拆遷安置問題,目前已確定1.4萬套保障房源,分布在南京目前在建的邁皋橋創業園等四大保障房組團。
濱江地區老城改造還涉及了眾多企業,其中重要工企單位就有95家。包括南京人的“糧袋子”南京糧油批發交易市場、“肉筐子”南京金廚肉類批發交易市場、“魚池子”南京惠民橋農副產品市場。為確保正常供應,三大市場將異地重建或者同業整合,目前市規劃局就選址已提出初步方案,爭取一年左右就建成營業。對搬遷給市場和經營戶造成的損失,將給予適當扶持和優惠政策。
“還清舊賬、不欠新賬!标懕硎,此次改造將污染企業搬出去,就是淘汰低端產業,提升品質,新引進的企業必須是環保的高端產業,將生產岸線轉為宜居的生活岸線。(記者 孫蘭蘭)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慧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