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房產頻道

北京違建別墅侵占公共綠地 已被強制拆除(圖)

2010年11月04日 03:05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昨日,亦莊一棟洋房社區內一棟別墅的違建部分被城管部門強拆。本報記者 吳江 攝

  亦莊一棟洋房

  昨日上午,亦莊一棟洋房小區,在一排聯排別墅的后院,隨著挖掘機的破碎錘揮向一棟凸起的兩層建筑,圍觀的居民們才意識到:這回城管對違建動真格的了。

  “心里憋了近3個月的氣總算喘出來了。”遠處圍觀的業主李女士說。

  多部門擺開強拆大場面

  昨日上午9時,一棟洋房小區東門外的馬路上,挖掘機、大卡車、消防車、急救車等一字排開,先后開進小區。

  該小區3區聯排別墅附近,戴著頭盔的城管執法人員拉起警戒線。亦莊開發區城管分局負責人在警戒線內指揮調遣,消防人員、民警嚴陣以待。

  “終于要拆了!”警戒線外,不少業主翹首張望,“真沒見過這么大場面。”

  在聯排別墅中,一戶業主在后院私搭的兩層建筑,比其他別墅伸出約5米,占地約30平方米。

  圍觀老人唱歌慶賀

  警戒線外圍的巷子里,業主李女士翹首觀望。9月14日,她曾與20余戶業主向開發區管委會提交請愿書,要求拆除這處違建。

  9時55分,在一片“突突”聲中,李女士看見,挖掘機的破碎錘揮向兩層建筑的邊柱。

  “拆了,終于拆了。”李女士說,她雖不是直接受影響的業主,但這座違建實在堵心,鄰居們要求拆違建的執著也讓她感動。

  從8月起,違建一露頭,業主們就沒停止過投訴。

  中午12時10分,兩層違建變成一堆磚石廢墟。

  隨著挖掘機的鏟斗鏟起建筑垃圾,倒進大卡車的車斗里,警戒線被拉開。

  圍觀業主中,一位老人唱起“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真是大快人心,對業主來說也是個警示。”業主們說。

  城管牽頭多部門聯動

  今年7月初,一棟洋房3區聯排別墅中的一棟換了“主人”,新業主著手裝修。但業主們沒想到,這也是加蓋違建的開始。

  每天遛彎時,王女士眼看著裝修工人把房子旁邊人行道的磚塊刨掉,而路邊綠地上的3座路燈也一夜間“消失”。沒多久,原來的人行道和公共綠地都被柵欄圈了起來,成了該業主的庭院。

  更讓業主們氣憤的是,該別墅樓后蓋起一座兩層建筑。業主們說,“就像個‘橋頭堡’,寒磣不說,更影響鄰居采光和隱私權。”

  亦莊首次在小區實施的這次拆違,也并非易事。亦莊開發區城管分局相關負責人稱,在認定其屬于違法建設并取證后,他們先于8月12日發出《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執法人員依程序多次上門勸導業主自行拆除,但其并不配合。

  該負責人稱,此后,城管分局和開發區相關部門著手制定各種方案,包括總體工作方案、拆除評估方案、應急預案等,開發區管委會還成立了有十幾個相關部門參加的拆違工作領導小組。

  業主吁“雙管齊下”

  “這不是小區內第一處違建。”業主稱,一棟洋房于2001年起入住,第一個封陽臺或搭車庫的出現后,業主紛紛效仿。“自己花大價錢買的房子,總希望能再多些用途多幾間房。”業主認為,這種心理普遍存在。

  一位業主建議,對小區違建,一方面業主應自己提高意識,不能只顧私利,破壞小區整體環境;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嚴格執法,比如某個小區內出現第一處違建時,就予以拆除,以后也就不會有人再建了。

  一棟洋房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稱,關于小區內私自搭建情況,目前尚沒有確切統計。物業于9月入駐小區,正統計整理上任物業公司留下的資料,接下來將配合相關部門,對小區內私自搭建的情況進行重新統計。

  開發區城管分局相關負責人稱,居民小區內的違建拆除存在入戶難、取證難、執行難等問題。今后將總結經驗,對其他違建統籌考慮、分步實施,把重點放在居民反映強烈和違法情況嚴重的違建上,逐步進行違法建設的治理工作。

  “違建”時間表

  7月初 該別墅“新業主”在裝修時開始打地基加蓋兩層建筑

  8月初 “違建”初具規模后,業主陸續向開發區城管部門投訴

  8月12日 開發區城管分局向該業主發出《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

  9月14日 22戶業主聯名向開發區管委會提交請愿書,希望拆除違建

  9月21日 開發區管委會向該業主發送《限期拆除決定書》,要求9月30日前自行拆除

  10月22日 10位業主聯名,再次向開發區管委會反映

  10月26日 管委會再次發送《強制拆除通知書》

  11月3日 管委會組織多部門聯合行動,對該違建進行強制拆除

  本報記者 姚瑤

參與互動(0)
【編輯:張哉麟】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