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物價高漲是今年中國經濟的熱門話題之一。從“蒜你狠”、“豆你玩”到“油不得你”、“玉米瘋”、“姜你軍”,以及最近的“糖高宗”、“蘋什么”,層出不窮的新名詞透露出中國經濟的矛盾和復雜。在諸多漲價商品中,民眾疾呼最多、觸及民生最廣的首推房地產。盡管我國政府從今年四月份以來,相繼出臺了新的樓市降溫措施,其中包括9月底宣布的全國停發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提高首套房首付比例等,但國內房價依然堅挺,房地產調控遠未達到公眾預期。在這關鍵時刻,統計局公布的10月份經濟數據,又將公眾對通脹的預期轉化為眼前須面對的現實。這使得房價反彈壓力進一步凸顯,未來一個時期,房地產調控或將面臨更艱巨挑戰。
從官方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在國內通脹壓力日趨加劇的過程中,房價數據同樣不容樂觀。10月份CPI以同比上漲4.4%的數值,超出公眾預期。而在同一時期,在調控“組合拳”的重壓之下,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仍然上漲了0.2%。經濟學家們紛紛推測,CPI數據在今年的最后兩個月中,是否能回落還很難說,而此時,房地產的走勢也更顯得撲朔迷離。
聞聽CPI指數高企,前一階段略有收斂的開發商們也變了說法。幾乎就在統計局公布CPI數據的同時,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在上海放棄了調控以來一貫的唱跌樓市的論調。借著CPI上漲的壓力,潘石屹認為房價也將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而在今年8月,潘石屹曾判斷未來一年住房價格或有30%左右的下跌空間,將下跌到2009年年初的房價水平,但現在潘石屹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改口,稱“當時沒有考慮到近期加劇的通脹情況,現在看來隨著資產價格的膨脹,房價很難下跌!
作為開發商的代表,潘石屹認為,現在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鋼材水泥等原材料成本都在上漲,房價存在很大的上漲壓力。他特別強調,這種上漲壓力在一線大城市可能表現得更突出,因為國際熱錢更熱衷購買高端住宅,必然會推高房價。但他透露,由于近期可能會出臺一些限價政策,房價的漲跌并不完全市場化,因此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也很小。
事實上,毋庸開發商們自說,通脹的壓力傳導到房地產市場已有據可查。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11月12日公布的數據,與上年同月相比,10月份全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11.1%,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新建住宅上漲17.5%,漲幅之大,足以令人心悸。
在通脹壓力之下,缺乏投資渠道讓投資者青睞房地產。這成為當前房價很難下降的主因之一。尤其是在土地供應特別是市區土地供應有限,貨幣市場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房價的回歸似乎更顯得渺茫。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近期高端住宅購買需求旺盛,就是一個明顯的跡象。
通脹預期給房價回歸理性帶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另外,房價的持續上升,同樣也助推了CPI的同步上行。對于當前通脹的緊迫形勢,經濟學家易憲容認為,房價快速飆升是直接推升CPI上漲的原因。他說,以房價為主的上游產品的價格上漲一定會帶動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并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內傳導到基礎農產品的價格上。“現在食品價格漲幅10.1%,說明上游產品價格飆升已經傳導到最后一個環節上了!睂Υ,他表示:“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控制信貸規模,尤其是在全國范圍內嚴格控制房價,讓信貸規模和房價下降,這樣,我們在一年之后才可能改變通脹局面!薄
除去國內經濟環境的復雜化,從外部來看,美國重啟量化寬松政策,驅使國際熱錢涌入我國等新興市場,在通脹上升、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強和熱錢泛濫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化身為國際熱錢“逐利”的戰場。這為房價企穩和政府房地產調控可否得到較為明顯的成效,疊加了難度。
事實上,2005年之后的情況就是一個例證。那時,政府打壓資產泡沫的手段也是非常嚴厲。加息、收緊貨幣、窗口指導、收緊房地產信貸等。但由于當時大量的境外資本涌入房地產投資基金或大規模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購置物業,房價沒降反升。次貸危機為導火索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這些外資機構才套現出逃。
熱錢涌入對一國經濟金融體系的危害,令阻擊熱錢成為各國當局的共識。在我國,當前穩定房價也與遏制熱錢的措施能否有效密切相關。因此,在對國內房地產投資作出嚴格限定之后,近日,有關部門發出《關于進一步規范境外機構和個人購房的通知》。該文件規定,境外個人只能在境內購買一套用于自住的住房,而境外機構只能在注冊城市購買辦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而在境外機構方面,文件也同樣增設了查驗資質環節,包括:有關部門出具的在境內設立分支、代表機構的批準文件和注冊證明;境外機構所購房屋是實際辦公所需的書面承諾。對此,專家普遍認為,此時出臺這一規定是在國內外特殊經濟形勢下的必要之舉。為了抑制房價泡沫,抑制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過熱現象,對外資進行限制是必要的。
由此看來,在通脹壓力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國際游資暗涌等多重因素的糾結下,將房價穩定在合理區間,對我國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應對挑戰,不僅需要決心與決斷,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也極為重要。當前,最為重要的,就是將通脹的壓力降下來。只有這樣,房價的回歸,才能有可期之日。(記者 韓雪萌)
![]() |
【編輯:林偉】 |
![]()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