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鑼鼓聲,沒有大幅的降價促銷廣告牌,平靜卻不乏人氣——被業內稱作樓市“年度風向標”的上海之春房展會昨天拉開帷幕。記者一早趕去采訪發現,展會廣場上已沒有往年擠得滿滿的展位,一字排開的某樓盤看房班車上乘客寥寥,略顯冷清,再一看,原來該樓盤在閔行浦江,卻亮出了每平方米1.6萬至2.5萬元的高價,難怪乏人問津。而售樓人員告知,該樓盤預售房一次推出不足百套,而且將多批銷售。記者不禁懷疑,難道“少量多批”的現象又回來了?
一個樓盤分多次賣
利用房展會試盤,摸清消費者心理,看看目前需求是否旺盛,以決定未來銷售策略,這是不少參展房地產商打的“小算盤”。記者在現場大概估算了一下,展會中只展示樓盤信息,不清楚何時銷售的本地樓盤占了總數的10%;明確告知何時開盤,但價格待定的占了40%。
在某樓盤展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今日開盤僅推70套,第二批再推80套,之后還有幾批。記者在展會現場發現,像這樣“少量多批”推盤的房源數量不少。所謂“少量多批”是指開發商對所開發的樓盤分幾批銷售,每批則只推出少量房源。根據上海去年出臺的有關規定,商品房預售一次性不得低于3萬平方米,顯然,部分開發商的分批銷售存在違規嫌疑。
事實上,“少量多批”現象以前也曾出現過,但去年9月新政出臺后,開發商有所收斂。不過,隨著樓市的這一輪價格上漲,在巨大的利潤驅動下,“少量多批”這種變相的捂盤惜售現象近期重又抬頭。如坐落在九亭的象嶼名城,5000套小戶型,最近一期僅預售了80多套房子,每套面積僅79-89平方米,一期推出不足1萬平方米。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接下來推盤要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三月份了。
打折樓盤僅有兩個
那么,消費者又是什么心態呢?“看看其他人是否選擇時下買房,我目前還是舉棋不定”,付先生想為自己以后結婚買房作準備,但看了半天,參展樓盤單價動輒二三萬元,并沒有發現合適自己經濟狀況的房子,考慮如果現在買房,還貸壓力太大,于是決定暫時觀望。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展會共展示300余個項目,上海本地樓盤占60%以上,外地和境外的樓盤超過30%。記者仔細搜尋,在本地樓盤中,打出優惠促銷的僅有兩個樓盤。一家是僅剩15套的尾盤,打9折;另一家是兩房送5萬元家用電器、三房送7萬元家用電器。另一方面,大部分樓盤的價格都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青浦均價在1.3萬元;嘉定單價1.4萬-1.6萬元;寶山單價1.6萬-1.9萬元;閔行外環以外均價2.1萬元;九亭均價1.8萬元;周浦均價1.4萬元;松江大學城單價1.3萬-1.4萬元;浦東康橋均價2萬元;金山石化均價1萬元,新江灣城均價3.5萬元。而此次中心城區僅有2-3個樓盤參展,普陀內中環之間的某樓盤單價3.7萬元,長寧中山公園某樓盤每平方米起價5萬元,銷售人員說具體價格要等房展會后再定。
本報記者 陳桂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