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3月份東莞叫停“贈送面積”后,“贈送面積”銷售方式一時沉寂,隨著國慶節的臨近,“贈送面積”促銷方式卷土重來,成為新洋房銷售的主賣點。業內人士稱,“贈送面積”的出現順應市場發展的需要,總價低,面積大更能吸引消費者,而也有業內人士提醒,“贈送面積”存在風險,消費者購買要謹慎。
現象:“贈送面積”越來越大
“金九銀十”到來,開發商的營銷戰也越來越猛,新洋房陸續上市,“贈送面積”成了其吸引消費者的主賣點,贈送面積之大也是之前所少見。
據了解,正在認籌蓄客的景湖時代城主力產品集中在90~180平方米的三房和四房,據開發商介紹,該項目在產品上還規劃了一定數量的時代藝墅產品,時代藝墅基本上都在160平方米以上,為多層建筑,一梯兩戶帶電梯,閣樓贈送面積相當大。
此外,即將在本周末開放體驗中心的金域華府一期也將推40~90平方米的兩房、125~132平方米的三房、156平方米的四房單位,據消息人士透露,40平方米的戶型實用面積有望達到60平方米,而90平方米的實用面積更有可能達到120平方米,業內人士認為,贈送面積將拉高該項目單價。另外,上周進行產品發布會的長安沃多夫酒店式公寓也推出43~45平方米的單房、45余平方米的1+1房,贈送面積約14平方米、59~62平方米的一房一廳,贈送面積約6~11平方米等。
據了解,今年3月份東莞市城建規劃局下發了《關于調整我市建設項目規劃方案面積計算規定的通知》,按照《通知》規定,建筑平面的挖空部分,存在搭建使用的可能性的,視為陽臺或房間,應按相應規定計入容積率。而業內人士則表示,目前推出的洋房大多是早期報建,因此該《通知》對其并無影響。
業內人士:順應市場發展需求
“贈送面積”在東莞出現并開始流行始于2006年初,東城尚書苑進駐東莞,以大量贈送面積售出6000多元的單價,加上贈送面積折算下來僅4000多元,卻一下子拉高了市民對城區價格的心理價位,從而使得城區均價從四五千元/平方米成功地突破了6000元。此后,“贈送面積”的營銷方式在東莞開始盛行,由買一層送一層,至買一房送兩房,買別墅送花園、地下室等,贈送面積也越來越大。
東莞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經理車德銳介紹,“贈送面積”是由深圳傳過來的一種營銷模式,是目前市場發展到這個階段,應市而生的一種東西,特別是對于外來的消費者來說,市民居住習慣了小房子,對于加上贈送面積的小三房等,接受程度較高,總價低,總面積大是許多消費者的要求,有贈送面積的房子更加劃算,“贈送面積”順應了市場發展的需要。
消費者:折算下來很合算
在看房的過程中,許多消費者認為樓房的單價很高,但是加上贈送面積后,折算下來卻覺得很劃算,也較為愿意接受。
劉女士不久前購買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贈送車庫、陽臺、地下室等,劉女士告訴記者,房子的單價是11000元/ 平方米,但是算上贈送面積,折算下來也僅6000多元/平方米,比目前全市的均價還要低,而使用面積又比較多,衡量再三后,劉女士買下了這一套房。
準備購買新房的林先生也告訴記者,對于城區最近要上市的新房他都打聽了幾次,單價可能較高,不過加上贈送面積后折算下來價較低的話,他會考慮出手。陳小姐則認為,同樣類型的房子,在相同的總價上面哪套房子能夠購買的面積更大,她就考慮選擇哪一套。
提醒
免費午餐
并非越多越好
業內人士認為,“贈送面積”存在著產權不清晰、安全隱患等問題,消費者購買前要考慮清楚,謹慎購買。
問題一:產權不清晰
“贈送面積”部分是沒有產權的,也不會寫入房產證,幾十年后城市重新規劃進行拆遷時,這部分面積并不能算進拆遷補償里面,同時因為沒有產權,在未來居住的幾十年當中,也可能會面臨一些產權糾紛問題發生。
問題二:存在安全隱患
如有些部分可能是屬于違章建筑,安全系數低,有些則不通風透氣,在密封的環境里,也會帶來消防的隱患。
問題三:采光透氣差容易發霉
一些高端樓盤的贈送面積是地下室,而且是封閉的全部地下面積,這種地下室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通風采光差,濕氣重,打理起來也很困難。
問題四:拔高同區域樓價
樓盤由于有了大量的贈送面積,在對外的價格上往往會高于同片區樓房價格,而實際的價格卻僅相當于同類別洋房均價甚至更低,樓房銷售價格出來后,促使消費者的心理價位上漲,對價格的接受度增加,同區域樓價也會順勢上漲。
問題五:實際利用率不高
“很多贈送面積的實際利用率并不高,如地下室不通風透氣,只好作為儲藏室。
問題六:容積率變小影響環境
因增加了贈送面積,居住環境受到影響,舒適度會遠低于同樣容積率的樓盤,受其影響綠化率等也沒有實際的高。 記者蔣幸端、張玉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