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的態度十分曖昧,它既要抑制銀行風險,又擔心用力過猛動搖了熱火朝天的房地產市場,耽誤宏觀經濟復蘇大計。
收緊二套房貸的消息從杭州、深圳到上海都在傳揚,但從深圳的情況來看,收緊二套房貸的動作雷聲大雨點小。難道銀監會在忽悠全體國民?
其實,指望銀行收緊二套房貸是不現實的,據《南方都市報》記者對工行、建行、招行、浦發等各家銀行的了解,這些銀行對二套房貸全都沒有關閘。解鈴還需系鈴人,正是2008年底開始的寬松信貸政策與對房地產市場的稅費優惠與補貼政策,一手促成了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瘋狂。隨著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與房價超越2007年,除了政策之外很難有其他手段能夠讓房地產市場恢復正常。
銀行正在通過基建項目貸款與杠桿式的房地產貸款,一手制造中國式次債。放松住房貸款拉長了一倍的資金杠桿比例,目前各地房價上升由投資客和高品質住宅主導,此類投資最經不起風吹草動,緊縮政策與大幅加息會成為自有資金不足的投資客脖子上的絞索,這一絞索能傳遞到銀行手中。
誠然,從歷史紀錄看,我國個人房貸壞賬率極低,這主要是因為購房者自有資金比例高,以及銀行對客戶還款能力的審核。但從目前披露的現實來看,銀行的還款能力審核流于紙面,樂于拉長杠桿爭取客戶。
現在房貸處于歷史最低位,政府營造房地產市場溫床。真正的風險在于,溫床時代遲早要過去,我國處于實際負利率狀態,央行已經不可能降息,而我國多數銀行不實行固定利率房貸,一旦利率上調,購房者負擔加重———如果利率上調至2007年年底的水準,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4.14%,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7.29%提高到7 .47%,而現在的房貸優惠利率為4 .15%左右,其間相差3個百分比,購房者利率負擔將上升數倍。我國房貸尚未證券化,一旦出現壞賬潮,只能由銀行自己兜底,或者要求政府剝離壞賬。
就算銀行意識到風險,也沒有足夠的動力收緊二套房貸,銀行出于眼前利潤的考慮,不可能拱手讓出市場份額。此時,就需要通過央行與銀監會,進行全局收益風險控制。銀監會雖然已經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按揭貸款風險管理的通知》,召開會議,要求收緊二套房貸,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各銀行顯然沒有把銀監會的通知放在心上。
是銀行自行其是,還是銀監會威力不夠?
關鍵在于,銀監會的態度十分曖昧,它既要抑制銀行風險,又擔心用力過猛動搖了熱火朝天的房地產市場,耽誤宏觀經濟復蘇大計。它下發了嚴厲的通知,卻沒有審核具體操作,對于蔓延的二套房貸松綁政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事實上,如果銀監會動了真格,各家銀行絕不可能對銀監會的舉措漠然置之。目前各城市、各銀行對收緊二套房貸政策自行其是,只能理解為銀監會措施不力。
用房地產刺激經濟是虎狼藥,在去年年底經濟急劇下滑的特殊時期不妨一用,但用藥上癮,以為可以不經過結構調整,而是通過刺激股市樓市就能收獲成果,無疑是自殘實體經濟的根基。(葉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