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發現,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房地產開發商都是只炒地而不建房,大大加劇了土地市場的價格泡沫(見11月1日央視經濟半小時)。對此,地產大鱷潘石屹說:“中國有一批房地產開發公司是從來不蓋房子的,就是倒土地的。”“這樣的開發商占三分之一。”
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十大房地產企業的土地儲備規模超過3億平方米。其中,恒大地產以51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量位居榜首,碧桂園和雅居樂分別以4360萬平方米、2950萬平方米列第二和第三位。“這些上市公司拿到的地,多的夠開發幾十年,少的夠開發五六年,絕大多數是十多年時間。”資深地產評論人楊少鋒如是說。
原因何在?筆者認為有兩大原因。從開發商自身來說,囤地比蓋房利潤大得多,且沒有風險。買地時只付預付款,資金占用量不大,拿到地皮后就作抵押到銀行貸款,然后,再用囤積的土地作為IPO時的凈資產顯示公司實力,融來大量資金;已經上市的開發商利用土地進行增發,謀取大量資金。這種做法不但不需要大量流動資金,而且囤積土地幾年賺的利潤,不但足以支付銀行利息而且比蓋房利潤還大。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
管理部門失責,管理缺位是原因之二。1994年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1999年的《閑置土地處置辦法》都明確規定:“對超過出讓合同約定動工開發日期滿1年而尚未開發的,征收土地閑置費;滿2年未動工開發的,將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這些規定一次比一次嚴,而為何開發商竟然還敢囤地呢?潘石屹解釋說:“政府基本上每年都在說,現在政府這個政策有點像狼來了一樣,每年都喊狼來了,結果狼沒有來,所以所有的人都說這個政策是不會執行的,就是閑置兩年土地也不會收回的,于是大家的膽子更大了,就更大規模地圈地。”筆者不僅要問,開發商囤地炒地皮至今處理過幾家?沒收過多少土地?征收了多少土地閑置款?2008年1月7日又下發《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再次重申土地閑置滿兩年、依法應當無償收回的,堅決無償收回。然而,這個通知并沒有嚇唬住開發商的囤地炒地皮行為,因此社會仍然不抱希望。
前邊有人在囤地炒地皮,導致政府每年投放那么多土地而市場上房屋的供應量卻沒有增加;后邊有人在囤房炒房子,市場上建造了那么多房子,卻仍然供應緊張,建房不見房,都被囤房炒房了。炒地皮泛濫,炒房肆虐,房價怎能不貴,高房價如何能下來?住房泡沫將被越吹越大,金融風險將快速積累。最終非要捅出一個金融風險的大婁子不可。
開發商趨利是企業本質行為,而管理缺位、管理部門失責無論如何都難以說得過去。這種土地和住房上存在的嚴重管理問題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余豐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