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和對房地產泡沫擔憂的加劇,中國政府誓言要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政策是否能達到效果關鍵在于落實。
周一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穩定市場預期,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會議提出要繼續綜合運用土地 、金融、稅收等手段,加強和改善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一些城市房價迅速攀升甚至創出歷史新高。近10萬億元的天量信貸、飆升的房價、瘋狂的地價顯示房地產泡沫隱憂,迪拜債務危機更為中國敲響警鐘。一些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均對此問題表示了擔憂,其中包括幾位知名的房地產開發商。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7%,高于10月份3.9%的同比漲幅。自今年5月份開始,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持續上漲,且房價呈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持續增多,并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這次政策與以往出臺的政策相比沒有太大差別,“目前房地產泡沫太大,存在很大的金融風險,必須調整信貸政策,保持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則認為,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調控政策更加注重從供給方面保障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而此前的措施主要是通過控制貸款發放和調整首付比例來控制需求的過快增長。
為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從2005年開始,除了控制房地產金融風險,很大一部分舉措都是試圖通過提高交易稅費、增加交易成本來抑制投資、投機,藉由抑制需求來達到降低價格的目的。
12月7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旨在抑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國務院亦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檢查土地市場,打擊開發商囤地行為。
從2005年的“穩定住房價格”、2006年“控制住房價格過快上漲”、2007年“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到本次提出的“遏制”,政府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措辭一再加強,顯示政府對房地產市場泡沫程度有清醒的認識。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國高房價對消費形成“擠出效應”,房地產業的畸形發展已嚴重影響到擴大內需戰略,猶如在中國經濟的血管中形成栓塞,如不及時解決,極有可能導致梗阻。
莊健稱,從增加供給的角度來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更加有利。“不能一味地打壓需求,抑制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會影響到50多個關聯行業。從供給角度考慮,則有利于建材、裝修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他說。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給,并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爭到2012年末,基本解決1540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中國政府曾在去年提出要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間解決747萬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中國已經出臺了不少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措施,目前最急需做的事情是如何讓政策得到有效落實。”莊健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理順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政之間的關系,敦促地方政府投入更多資金,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說:“一些地方政府和銀行對國家政策的不執行是房價過高的最主要原因。”
她認為,中央政府長期以來以GDP作為指標考核地方政府,很難讓地方政府有去除投機的動力,而銀行出于業績考慮,在沒有額度的控制下,對房地產業大量放貸,幫助維持房價高企。
“盡管新增貸款很多,但大多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錢一直在房地產、股票和銀行之間流轉,將虛擬貨幣推向高端,兩三年后壞賬可能出現,這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通貨膨脹的到來。”她說。
“國家應該調動地方積極性,在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通過制度化指標保障經濟的實質性增長,真正轉變經濟增長觀念和增長方式。”左小蕾建議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改用保障性住房投入、制造就業以及增強社會保障職能等具體指標。(記者王亞光 張正富 牛琪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