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最牛寶寶” 中新社發 羅琪 攝
針對北京市廉租房補貼公示信息中驚現“四歲寶寶”并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質疑,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人表示,這名“四歲寶寶”申請人并沒有違規,在一些情況下,允許未成年人申請廉租房。同時,這位負責人說歡迎社會公眾和媒體繼續監督。
其實,這并不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公示信息第一次引起輿論嘩然。就在不久前,在該市經濟適用房的公示名單中,名叫高明顯的市民顯示了18個“1”字的身份證號,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身份證”,并不斷發生不解的追問:“高明顯是誰?”當時,北京市有關部門就回應說,高明顯是服刑人員,為了尊重其隱私,不便透露具體情況,所以才出現了替代身份證號碼。
這次,北京市有關部門回應被網友稱為“最牛寶寶”的廉租房公示事件時,也用了相似的語言,以孤兒和服刑人員或者父母是農村戶籍等等理由,說明“四歲寶寶”領取廉租房補助符合規定。
這樣的說法,確實顛覆了很多人印象中的常識。比如,廉租房相關規定,要求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或者低收入者才能申領廉租房補貼。公眾質疑的依據正是來自對這些規定和常識的認知,而北京市有關部門的說法,因為有的孩子父親病故,母親是農村戶口,所以才在未成年的時候,就領取了廉租房補貼。似乎是“戶籍怪胎”造就了“最牛寶寶”的現象。
其實,高明顯和“最牛寶寶”是互聯網時代網民監督的典型案例,有關部門及時回應,不管這種解釋是否令人信服,都具有進步意義。在現代社會里,人們形成的一個常識是,只有信息的公開透明,才有政府的廉潔高效。在這種情況下,各級政府部門在公共事務管理上,尤其是在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這些與民生疾苦密切相關的事務上,要學會在公眾的注視下,積極回應公眾和媒體的質疑,有時甚至是在挑剔的目光下工作。公民與政府之間的這種質疑——回應,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不習慣不善于回應網民質疑和輿論批評的官員,將很難適應這個時代,也不會是一個合格的公共事務管理者。同時,各級政府官員要學會用信息的全面、開放和透明提高輿論應對水平。相對而言,在“高明顯事件”和“最牛寶寶”事件中,北京市有關部門以隱私為由,沒有進一步披露相關情況,就會讓一些公眾充滿疑慮,懷疑語焉不詳背后的貓兒膩。面對質疑,如何快速應對,及時進一步公開相關信息,就是對相關部門工作能力的檢驗。
像類似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直接涉及有限的公共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公平、公正、公開是其必須堅守的準則,這牽涉廣大公眾的利益,來不得半點馬虎。而尊重當事人隱私與這種公開原則發生矛盾的時候,就需要衡量其中的利害關系。申請了經濟適用房,就意味著要在公眾面前公開一定的信息,否則,所謂的“尊重隱私”就可能成為暗箱操作和幕后交易的“遮羞布”。從情感角度講,一向莊嚴不茍的政府部門和冰冷不改的相關規定,突然具有了如此濃烈的“人文關懷”,難免引人關注。相關部門給出合情合理的解釋,是其應盡之責。
當然,針對有關部門的解釋,如果公眾感到難以信服,或者媒體發現有繼續遮蔽信息的可能,可以持續追蹤和質疑。這是媒體和公民的權利,政府部門要習慣這種刨根問底和窮追不舍。(劉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