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住宅出現精裝修質量問題的情況屢見不鮮。特別是在不久前郊區某別墅項目發生大理石壁爐砸中女童致其身亡的不幸事件后,關于住宅精裝修的問題引起了多方關注:誰來保證精裝修的施工質量呢?
而在精裝修因質量問題引起質疑的同時,有關部門和不少專家都在呼吁:推進住宅全部精裝修面市。不可回避的是,這種動議同樣需要回答“誰來保證精裝修質量”的問題。
●住宅全部精裝修的想象:
專業、環保、節能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在接受《廣廈時代》采訪時表示,從90年代中期開始,推進住宅全部精裝修的動議已經問世十幾年了。
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對住宅裝修的管理,積極推廣裝修一次到位或菜單式裝修模式,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破壞結構、浪費和擾民等現象”。2002年,建設部出臺了《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隨后《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實施細則》出爐。
顧云昌透露說,在國家主管部門出臺相關意見后,本世紀初,有幾個大城市也表示要在一定時間內實現住宅的全部精裝修,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顧云昌認為,住宅實行精裝修并非政府部門的強制性規定,而只是建議、倡議,缺少硬性約束力。精裝修費用涵蓋到房價內,開發商需要增加稅收支出,更為重要的是,在供不應求的住宅市場中,無論是毛坯房還是精裝修房,都有自己的市場,開發商缺少把產品做精的動力;同時,精裝修的市場風險和質量風險更高。
●缺標準、缺監理、缺驗收,精裝修遭遇現實困境:
“誰來保證精裝修施工質量?”《廣廈時代》讀者邱先生買了一套精裝修住宅,結果在收房時發現墻面不平、衛生間瓷磚下陷。
而在談及質量保證之前,不少購房人更關心什么樣的裝修才算是“精裝修”?我們采訪了解到,關于住宅精裝修的約定,是作為購房合同的附件出現的。對于涉及到的內墻、頂棚、地面等10多項裝修標準,只是約定“采用某某等品牌”或“采用某某或同等品牌”。“一涉及到‘等’,玩花樣的空間就大了。”不少購房人都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開發商樣板間用的或者明確列出的品牌,與在住宅里實際使用的品牌可能相差很大。”
除了無法決定用材的“精”度,購房人對施工的“精”度也無從把握:“建筑主體施工中還有監理,裝修過程中誰去監管?”一些開發商也承認精裝修過程中沒有監理在場。而對于裝修的驗收,業內人士也表示沒有這方面的強制規定,即使有驗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許多裝飾裝修沒有明確標準。”
●轉移裝修風險,開發商有兩種選擇
“精裝修交房是一種發展方向。”在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開彥看來,住宅精裝修出售初衷是沒有問題的。對于買房人和開發商都擔心的裝修風格眾口難調的問題,開彥表示,解決的方法也是現成的——“國務院辦公廳1999年提出的不只是裝修一次到位,還有半句話是‘菜單式裝修’,”開彥認為,開發商可以先期入手,為購房人進行“量體裁衣”式的訂制裝修。
除此之外,在裝修監理專業力量不足、監理公司又或多或少帶有政府色彩的情況下,誰來保證裝修質量?顧云昌認為,可以引入擔保機制,由開發商支付擔保費,擔保公司全程擔保建筑質量、裝修質量和部件品供應,出了問題由擔保公司根據擔保協議約定進行賠付,“北京華遠集團就有這方面的實踐,而經擔保的精裝修產品很少出現糾紛。”文/張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