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夏時報》報道黃金周期間,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現房的網上簽約量遭遇3年來最冷黃金周。盡管如此,由于開發商的境況似乎比去年好很多,各地房價依然居高不下,大有以價補量的陣勢。
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1日-7日,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現房的網上簽約量日均僅為160套,同比下降了50.3%,創3年來日均成交量最低。而在2007年和2008年國慶期間,北京商品住宅的新房網簽量每天都不低于200套。
成交量走低似乎并沒有讓開發商感到不安,絕大多數的開發商都是咬定價格不松口。
中原地產副總經理李文杰表示:“一方面,近期地王的頻頻出現,帶動了開發商對未來樓市價格的持續看好,形成惜售心理;另一方面,由于今年5、6月份的火爆銷售,開發商現金流已經相對充裕,尤其是不差錢的央企和上市公司,資金來源更加寬泛。因此,現階段也沒有必要‘割肉’套現。”
市場正是如此。在北京,就目前10月份已確定開盤并公布價格的項目來看,整體開盤均價高達約17000元/平方米,遠高于9月已經開盤項目的16166元/平方米的整體均價。
易居研究院北京所副所長牟增彬說:“由于之前開發商回籠了巨量資金,經營狀況大為改善,現在看來第四季度,房價很難有較大回落,開發商還是采取以價補量的盈利模式,提高銷售的毛利潤率,維持全年業績的高速增長。”
但是,以價補量是否能奏效還要留待考證。 (楚天都市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