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月入數千元收入趕超白領 合租養肥“二房東”
2009年11月27日 16:29 來源:法制晚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國稅總局昨天下文明確規定,今后,靠轉租他人房產賺取差價收益的“二房東”也要繳稅了。而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由于高校周邊“合租”現象增加,“二房東”在京城房屋租賃市場上已越來越多,部分人的轉租月收益高達數千甚至上萬元,趕超白領。

    新規

    對于業主出租房產,北京市地稅局一直征收租金總額的5%作為個稅。而對于承租人將租來的房產轉租從中獲取差價收益,在稅收政策方面卻從未有過明確規定。昨天,國稅總局下文明確規定,對于轉租房產的二房東將按照“財產租賃所得”項目征收個稅,稅率為20%。

    國稅總局表示,“一些納稅人出于牟利或者其他目的,將所承租房屋轉租給第三方賺取租金差價的情況時有發生”,而這種轉租人的收益屬于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范圍。

    但國稅總局同時表示,允許其扣除原先的租金支付等相關費用之后在此基礎上再繳納個稅。

    同時,為便于管理和堵塞漏洞,要求納稅人必須提交房屋租賃合同和支付租金的合法憑據。

    調查

    “二房東”數量  比去年激增一倍

    去年一場金融危機,房租成為在京工作的北漂一族最大的負擔,為了減少房租支出,不少原來單租一套房子的人不得不去與別人合租。

    美聯物業、21世紀不動產等中介公司的數據顯示,北京合租人群在今年上半年比去年激增了200%,目前已經占到了市場總量的三成。

    合租人群增多,讓不少中小房產中介公司以及“房蟲”看到了“商機”,他們大批地低價租來房子然后分成單間再出租從中賺取差價。

    據記者調查,大街小巷張貼的出租小廣告中由原來的一居室、兩居室變成了單身公寓或者單身房,也就是單間。而實際上,這類房源大部分不是單套房源,而是將一套房源經過改裝變成多套所謂的“單間”。

    美聯物業統計數據顯示,主要由中介公司與“房蟲”構成的“二房東”數量比去年激增一倍。而北京市的流動人口總量已達510萬人,在這樣大的市場需求下,合租與二房東現象勢必愈演愈烈。

    美聯物業市場總監張大偉認為,一套房子多人合租,這種情況的擴大已經影響到北京市租賃市場的成交量,成交量上不去,租金就會停止上漲甚至下跌。

    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10月,北京租賃市場均價則依然在2210元,這一均價甚至低于2008年。這也間接推動了租售比上升,房產泡沫加大。

    高校周邊轉租熱 月收入趕超白領

    據了解,目前京城“二房東”比較活躍的區域主要在各高校周邊,以及回龍觀、通州等交通方便的城鐵沿線。

    這些“二房東”手里有多套租來的房產,然后分成單間租給學生或低收入的來京打工者,如人民大學周邊一套兩居室月租金本來是2500元,二房東租來后,分成三個單間,每間以1200元/月出租,其每年差價收益就有13200元,而這僅僅是一套房產的收益。

    據記者調查了解,二房東一般同時租五六套房子是常事,年收入七八萬甚至十多萬。

    而一些比“房蟲”更加有經濟實力的中介公司手中的房子就更多。超過140平方米的大戶型因為總價的原因成交量非常少,而這類房源則是二房東的搶手貨,面積越大越容易分隔,同時大戶型的租金也相對便宜。

    算賬

    轉租收益3000元 須繳個稅440元

    在計算“二房東”個人所得稅時,應首先扣除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其次扣除個人向出租方支付租金;第三扣除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最后減除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

    即經上述減除后,如果余額不足4000元,則減去800元,如果余額超過4000元,則減去20%。

    專家分析 

    加強監管是關鍵

    美聯物業市場部經理張大偉認為,國稅總局出臺的針對轉租房收益繳納個稅的規定,可以限制二房東的收益,減少二房東將房產轉租的情況,對于規范租賃市場,保障租戶的安全和維護社會治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執行方面也要嚴格監管。

    據記者了解,目前個人出租房產的業主大部分都不會主動繳納個稅,除非有承租方要業主出具租房發票時,業主才會到地稅局繳稅!按蠓繓|”繳稅都困難,“二房東”則更加無人監管。

    所以,政策是否能夠執行到位,后續相關的監管配套政策也是關鍵。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