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樓市的火爆,非房地產企業開始頻頻“跳槽”進入房地產業。日前,特大型國有通信企業——中國電信發布公告表示“要進軍房地產”。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以來,港口、航空、通信等企業“跳槽”房地產,不僅直接帶動了地價與房價的上漲,還可能引發金融風險與投資風險。
中國電信進軍房地產業
據了解,中國電信進軍房地產行業是通過一家叫做“中衛國脈”的公司來進行的。12月10日,中國衛通將其持有的中衛國脈50.02%股份以無償劃轉方式轉讓給中國電信。本次劃轉完成后,中國電信將成為中衛國脈的第一大股東。
作為中衛國脈的“新東家”,中國電信提出了自己的資產重組方案:中衛國脈將轉變為中國電信旗下房地產開發和土地資源整合的業務平臺。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中衛國脈將專注于從事酒店及相關的持有型物業的經營和管理,未來將開展房地產開發業務和圍繞酒店業務開展酒店行業信息化應用的CP/SP業務。中國電信承諾將把重組后的中衛國脈作為其酒店資產及相關持有型物業經營和管理的平臺,還承諾將把中衛國脈作為其待開發土地資源整合、房地產開發業務經營管理的平臺,通過土地注入、合作開發等方式避免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同業競爭。
2009年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對港口、航空、電信、電器等行業的大型企業充滿了誘惑,中國電信進軍房地產說明國內正在形成一股投資房地產市場的熱潮。
“外行”為何逆政策而上?
12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幾天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營業稅優惠政策進行調整,將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12月17日,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規定今后在土地出讓中,首付款繳納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讓價款的50%,分期繳納全部價款的期限原則上不超過一年。各部委有關房地產調控政策仍在不斷推出,火熱的房地產市場已出現微妙變化。
為什么在政策頻出、樓市面臨調整的時候,港口、航空、電信等行業的大型企業還敢進軍房地產業呢?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表示,巨大的利潤誘惑是造成大量其他行業的大型企業頻頻涉足房地產行業的主要原因,這些大型企業對于進軍房地產行業已經運作了很長時間。據了解,在大型綜合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去年房地產業務利潤率普遍高于其他業務利潤率,比如中鐵占公司總收入1.7%的房地產業務貢獻了8.6%的營業利潤。
“大型綜合企業融資渠道廣,較低的借貸成本使得像天津港、中國電信這樣的大型企業有足夠的底氣在房地產市場中大顯身手!笨v橫地產總經理張良認為,盡管當前政府多次表示將采取一系列手段抑制房價,但由于調控政策真正出臺尚需時日,目前政策收緊還只是一個方向性口號,因此市場認為明年樓市還將“必漲無疑”,已經被無限放大的漲價預期成為近期“外行”紛紛入市的重要原因。
造成土地成交價不斷飆升
不久前,中國遠洋下屬的北京遠坤以11億元拿下了西青區大寺地塊,北京的金融街(天津)置業有限公司以42.4億元拿下了位于和平區榮業大街與福安大街交口的市中心地塊。業內人士認為,其他行業的雄厚資本進入土地市場,勢必加劇土地市場競爭。
眾多“外行”企業參與土地市場競爭,造成土地成交價不斷飆升。在紅橋區光榮道地塊的拍賣過程中,億城、中海、融僑、北京聯合等企業悉數到場,從9.63億的起拍價到最終的14.6億成交價,溢價幅度達51.6%。
地價的飆升直接推動了周邊房價的上漲。中原地產三級市場部區域總監朱慶江稱,今年年中,老城廂地區樓盤項目均價在12000元/平方米以上,但隨著保利、金融街等地產大鱷以更高價格拍得周邊地塊,造成目前該區域樓盤均價已達到了15000元/平方米,個別項目甚至飆升到20000元/平方米以上。
進軍房地產市場的大型企業
11月13日,ST春蘭發布公告稱將進軍地產業。
11月16日,南方航空集團旗下的海航地產擊敗了復地、臺灣鼎鉉投資等對手,以14.75億收購了位于陸家嘴的浦發銀行大廈辦公樓。
11月25日,深華發A發布公告稱擬增發募資約9億元,這筆資金主要用于投資房地產業務。
12月9日,華菱鋼鐵發布公告稱,擬出資2000萬元成立華菱房地產,參與土地競拍。
12月10日,申達股份稱,公司擬與控股股東上海申達集團進行總金額約2.66億元的資產置換。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徹底退出傳統紡織業務,向房地產行業進軍。
12月24日,復地集團發布公告稱,以總價20.02億元將其持有的天津項目公司75%股權轉讓給海航集團。復地天津項目公司目前持有的主要資產為天津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5.19萬平方米,分為公寓、萊佛士酒店、寫字樓三種業態,曾是本市最知名的爛尾項目。據了解,今年下半年以來,以航空為主業的海航集團在房地產酒店物業上的收購異常高調。
深度分析
“外行”涉足房地產有隱憂
“目前眾多大型企業‘偏離’主業進入到資產泡沫明顯、風險加大的房地產市場,的確帶來了很大的市場隱憂!碧旖蚶砉ご髮W管理學院教授潘永明表示,中國為應對金融危機所進行的4萬億投資以及上半年7.4萬億的巨額信貸投入,可以說絕大部分進入了國有企業。而電信、航空、港口等大型企業在資本利益的驅動下,許多資金可能并未用到主業上,而是投向了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一旦樓市泡沫破裂后,將使得這些大型企業的主業與副業兩敗俱傷,最終會造成金融風險與投資風險爆發。 (城市快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