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北京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獲悉,位于東城區玉河歷史文物保護區內的10宗土地即將入市。其中商業地塊為4宗,住宅地塊為6宗。按照“北京玉河歷史文化恢復工程”規劃方案,玉河兩岸建筑將以清代風格為主,主要為傳統四合院民居穿插寺廟建筑。昨日,多家開發商表示對這10宗地感興趣。
文保區內地塊首次上市
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顯示,這10宗地是2004年8月31日土地公開出讓以來,首次公開出讓的文物保護區內地塊。
北京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網站的信息顯示,這次出讓的10宗地塊分別位于東城區玉河歷史文物保護區的北區和南區。其中北區位置為東城區地安門平安大街北側,即將入市地塊為4宗,全部為商業用地。4宗地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52萬平米,規劃建筑總面積為3.29萬平米。
南區位置為東城區東皇城根平安大街南側,即將入市6宗地,全部為住宅用地。6宗地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72萬平米,規劃總建筑面積為1.9萬平米。
據悉,此次出讓的地塊為玉河文物保護危改試點工程中的拆遷地塊,由北京市東城區國有控股企業———北京東方康泰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一級土地開發工作。
兩岸建筑以清代風格為主
昨日,有多個開發商表示對這些地塊感興趣。按照規劃,為了保護玉河兩側建筑的協調統一,規劃中民宅建設均為一層,一些商用地區也不會高于二層。同時,玉河兩岸的建筑以清代風格為主,主要為傳統四合院民居,并穿插幾個寺廟建筑。
“從這些地塊的實際情況來看,住宅性質用地開發四合院是對地塊利用價值的最大化。”北京萬年長興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北京人對四合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位于核心區域的四合院。
這些地塊必然會得到開發商的追捧。(張學冬)
相關背景
京城將重現千米玉河水道
北京玉河歷史文化恢復工程在2006年全面啟動。東城區提出了對風貌建筑“應保盡保”、“搬遷不拆房”的原則。修復玉河河道西起地安門外大街,向東南經平安大街,再向東至北河沿大街,全長1000米。在恢復傳統水系的基礎上,通過保護歷史文化要素,如古河、古橋、傳統四合院等,建成以居住功能為主的傳統風貌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