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紛紛公布5月份的房地產銷售指數,漲聲一片。其中深圳以“環比上漲22.86%,全市商品房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14223元”這一數據再次讓深圳站上房屋價格上漲的風口浪尖位置,并在各大門戶網站廣泛傳播。
據媒體報道,該消息來自深圳市土地和房產交易中心,然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致電交易中心,其宣傳部相關人士卻告訴記者,他們根本沒有發布該條消息。“我們主要負責土地拍賣,還有少量的法院拍賣房屋,在我們這里根本不可能得出這樣的數據。”該人士告訴記者,關于深圳市的商品房銷售相關數據,都是以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發布的消息為準。
記者再次致電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一位負責宣傳的人士告訴記者,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至今也沒有發布類似的消息,對于目前流傳的22.86%這一數字,他們也不知道出自何處。
統計數據滯后
對于深圳官方的房屋銷售數據,搜房網深圳公司博客頻道運營總監王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之前他們公司對于官方的數據都有監測并且實時發布,但是有段時間數據公布中斷了,所以他們也沒法獲得準確的數據,目前所做的就是每日監測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官方網站公布的一手房和二手房的當日銷售信息,并加以統計分析。
中原地產一直以來都是以自己公司的銷售數據加以研究分析,其深港研究中心總監張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中原目前在深圳的銷售份額占到四分之一左右,這樣的銷售數據也可以反映部分市場狀況。今年5月份,他們統計得出的房價增幅為15%左右,并沒有22.86%那么高。而根據發改委和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深圳1~4月房價與去年同月對比,漲幅分別為10.2%、9.9%、10.7%、11.3%,這在國內70多個大中城市中,依然屬于高增長狀態,但相比目前市場流傳的深圳5月房價環比增長22.86%,還是相差一大截。
登陸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官方網站,可以在其中發現深圳市每日的一手房和二手房銷售數據,但是關于月度的房屋銷售統計數據,顯示最近是今年1~4月份,發布日期為5月16日,然而今年1~3月份的統計數據,發布日期依舊顯示的是5月16日。
張偉告訴記者,這樣的數據發布時間確實有些滯后,就深圳而言,近階段房價漲幅比較大,一些數據比較敏感,影響力也明顯。但作為官方,最好的做法還是將原始數據早日公開,由各家研究機構對數據分析研究,因為不同片區、一手房、二手房的銷售情況都不一樣,有些機構在這方面會有側重研究方向。
究竟漲多少?
對于目前市場上的數據,張偉表示,因為不知道數據的實際出處,也不能下結論判斷該數據的真實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就深圳5月份而言,15%以上的漲幅還是有的。
深圳蘭江地產副總裁楊大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如果22.86%的漲幅不是出自官方,那么這一數據肯定是不完善的,因為深圳所有房屋買賣,在市國土房管局都有登記備案。但是楊大谷也告訴記者,今年深圳的房地產銷售情況和去年不一樣,房價從8000多元/平方米上升到14000元/平方米,有點不正常。“政府方面雖然擔心這些數據造成的社會影響,但是依然要給公眾一個交代,真正做到信息透明公開。”
“深圳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誰也說不準,我們業內人士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是市民不同,他們很愿意接受這些數據,因為了解房地產情況的渠道并不多。”深圳長河地產區域總監王小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如果5月份的這一漲幅數據并不是由官方公布,并且大范圍擴散的話,肯定會對公眾心理造成影響。“目前市場上就有一些二手房賣家將房屋收回等待更高價格拋售的現象出現,我們稱之為‘捂房’。”
王小英表示,官方公布的一手房成交數據是非常客觀公正的,因為涉及房屋備案登記。但是就二手房而言,數據并不是那么準確了,因為很多市民在買賣房屋時“玩貓膩”。目前市場上對于二手房買賣強制征收20%個稅的傳聞很多,這也造成了很多市民在二手房交易中不按照成交價格填寫合同。
“一套房屋的最初買入價格為50萬元,而二次賣出價格是80萬元,其間相差的價格是30萬元,很多市民為了避稅,在成交合同上依舊填寫50萬元的成交額,這些被隱瞞的價格是無法被監控的。”王小英告訴記者,在這方面的監管也迫在眉睫,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官方的數據真實可靠。(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