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千秋 “老大”之爭勝負難定論
無論今年內地房地產業最終銷售排名怎樣,這場“老大”之爭的勝負都難有定論。全行業的從業者都明白,要想沖上全行業銷售排名第一的位置容易,但要始終保持在這個座位上很難。決定各地產公司“老大”地位的,不僅是今年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施工面積、土地儲備、融資能力、品牌、營銷渠道乃至團隊人才也是重要因素。
萬科:多年“老大”最有優勢
作為房地產行業多年以來的龍頭,盡管優勢已經不如過去那樣明顯,但萬科依然被業界普遍看好。
房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說,萬科是中國地產業最有希望成為第一個銷售額過千億元的企業,它目前所積攢的實力已經具備了這一條件。
蔡為民還認為,萬科的品牌號召力,也是其在資本市場上不可比擬的優勢。
但是,土地儲備不足卻是制約萬科發展的一大限制。克而瑞中國發布的2009年三季度末中國房地產企業土地儲備排行榜顯示,萬科的土地儲備僅為2450萬平方米,居十強之末。另外,萬科雖然在主要的一線城市都有房地產開發項目,但在上海、北京等地卻一直沒能如愿進入到市中心,這成為萬科發展的一個制約。
恒大:雄厚土地儲備爭王
與萬科不同,恒大地產擁有的土地儲備居內地房企之最:在全國24個城市擁有54個項目,土地儲備總量達到5120萬平方米。另外,恒大還堅持標準化生產和快速銷售的戰略,被資本市場稱為“中國地產業的麥當勞”。
在成本控制方面,恒大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成本控制流程,從土地購買、產品設計、招標采購、管理環節等多方面入手,降低成本。一家在廣州一帶發展的建材供應商曾評論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是 “能從干毛巾里擰出水”的人。
不過,恒大也有自身的缺陷。蔡為民評論稱,恒大地產之前過于低調,尤其是經歷了去年上市未成功的打擊后,急需進一步提升企業形象,擴大宣傳。另一方面,恒大地產在主要的一線城市沒有地塊,也是制約公司發展的一大缺陷。
中海:資本實力最為雄厚
今年才上市的中國建筑,被招商證券認為是內地房地產業上市A股公司中的“新龍頭”。
招商證券認為,中海在設計、規劃、施工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優勢、成本優勢,加上中海建筑旗下的中建地產的土地資源優勢將與中海地產形成良性互補,以及曲線收購光大地產,公司房地產開發的綜合實力大大提升。
香港信誠國際執行董事涂國彬
認為中海地產是在港上市的內房股中表現最佳的“紅籌”,有著充裕的現金流和良好的發展潛能。五合國際智庫總經理鄒毅也說,中海擁有操作精裝修房項目的優勢。根據建設部的規定,未來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將以精裝修房為主,所以未來中海地產的競爭優勢將會十分明顯。
不過,中海地產也有缺陷。公司的開發速度比不上萬科、恒大等企業,產品標準化程度也不如萬科,管理效率也相對較低,這可能將成為中海地產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
綠地:與政府合作壯大
與萬科、恒大等企業不同,綠地更多依賴政府關系發展。董事長張玉良曾向媒體坦言,綠地所做的很多項目都是 “政府想要做的項目”。這使得綠地擁有很多其他開發商所不具備的優勢。尤其在上海市場,這家沒有上市的國有控股公司今年有十多個項目同時銷售。
但是鄒毅表示,與萬科、中海、保利等企業相比,綠地存在較大劣勢。公司雖與多個省市的地方政府有所合作,但上述省市的地方政府皆為上海的友好城市或省份,綠地的發展布局不如中海和保利廣闊。
另一方面,綠地至今沒有上市,在資本運作方面存在劣勢;與龍湖、金地等公司相比,綠地缺乏開發高端產品的經驗;與保利、中海等公司相比,運營團隊中的職業經理人架構相對較差,工程質量、成本控制、產品開發,乃至于運營效率均有待提高。
保利:成長最快速
在今年前幾個月,保利地產曾是A股市場上最大的明星。與萬科、中海等老牌競爭對手相比,保利地產自去年以來就一直維持著較高的發展速度,即便是在整個房地產業陷入低谷期的2008年,公司營業收入依然大幅增長91.24%,凈利潤增長50.35%。
今年以來,保利地產在物業銷售市場和土地市場表現良好,不僅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高額銷售業績,還以雄厚的自有資金頻頻出手重要城市的核心優質地塊,成長速度驚人。
不過,與中海地產、綠地一樣,保利也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缺陷。鄒毅認為,保利地產的品牌不夠鮮明,產品線較單一,品牌梯度缺乏層次感,運作能力也相對單薄。上述缺點將使保利地產在與萬科、恒大、中海等公司的競爭中難于勝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