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31日電(記者 江耘)站在上海世博園內,特意從荷蘭歸國的董賢構顯得特別自豪:“這次去荷蘭,我又可以好好向身邊的外國朋友宣傳宣傳中國了。”
出生于溫州瑞安的董賢構,1968年到國外打拼,通過自身的吃苦耐勞和聰明才智,老董如今在荷蘭安家并有一定的產業。如今,他已身居全荷華人社團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僑聯海外委員等多個職務了。
談到中國,老董滔滔不絕,最感慨的是中國近些年的飛速發展。而這些感慨,也是很多外國人所感慨的。
中國巨變吸引僑胞常回家看看
“以前我很少回國的,但是改革開放后,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特別是最近幾年,每年都要回來四五次。”老董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就回國三次,最后一次還專門奔上海世博會而來的。
“前年的奧運會,去年的國慶大閱兵,還有今年的世博會我都參與了,印象也十分深刻。”董賢構很激動地說:“改革開放后,中國發展的很快,現在中國人真正的站了起來,國外人看中國的態度也在有所轉變了。”
瑞安籍的林國榮在國外已二十多年。今年也特意從意大利回來看看世博會。“我特意到浙江各地走了走,感覺變化很大,浙江的發展太快了。中國能辦起這么大規模的世博會,確實很不容易,中國館和浙江館也很美。看到那么多老外來參觀世博會,感覺也很驕傲。”林國榮說。
董賢構還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后,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在國外的僑胞們都想回國看看,有的甚至愿意回國養老。
經濟騰飛提升僑胞歸國投資門檻
董賢構到世博園后,特意參觀了浙江館,“我感覺浙江這幾年變化特別大,經濟也很發達。”
老董認為,浙江地處沿海交通便利,另外浙江人很能吃苦。“浙江為什么在海外有那么多僑胞?就是因為浙江人早期愿意走出去打拼。”
身在荷蘭,老董對浙江經濟發展最直觀的感受便是投資門檻越來越高。
“十年前,我們這些僑胞拿出四五百萬,就能在國內投資了。而如今,即使拿出一兩千萬,在浙江也不一定能拿到好的項目。”老董這些年除外了在荷蘭發展事業外,越來越的傾向于歸國投資。
老外追問:中國飛速發展錢從何來?
中國經濟發展了,身在國外的僑胞們也越來越驕傲。董賢構告訴記者,身邊越來越多的荷蘭人關注中國的發展。
“他們很奇怪,中國為什么發展的這么快,錢是從哪里來的?”董賢構表示,特別是最近幾年,歐洲經濟衰退,失業率越來越高,“中國現象”也讓很多歐洲人開始正視這個東方大國。
而每每遇到外國人提出這樣問題,老董總不會正面回答,“我會告訴他們,只要多去關注中國,到中國走一走,自然會了解這個國家,會弄清楚這個問題。”
不過,董賢構告訴記者,他覺得中國的改革開放,讓中國迅速發展。另外值得老董自豪的是,中國的發展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并非依靠其他國家的資金來發展。(完)
![]() |
【編輯:齊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