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4月8日電 題:滬人讀書漸入“閱讀器時代”
中新社記者 鄒瑞玥
小到3寸的手機屏,大到10寸左右的專業閱讀器……在上海的地鐵、公交車里,處處可以發現對著五光十色的電子屏幕埋頭苦讀的人。
如大部分數碼產品消費一樣,40歲以下的年輕人是“電子閱讀”的“主力軍”。在時尚的“80后”小陶看來,電子閱讀顛覆了人們在“固定地方”看書的習慣,它們體積小,便于攜帶,同時儲存量驚人,是這個快節奏時代的獨特產物,必將大受追捧。
據業內人士預測,中國將借助其人口規模之大,在2015年之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閱讀器市場。業內普遍預計2010年將迎來國內電子書市場的快速啟動,閱讀器銷量將躍升至350萬臺,是去年的7倍,上海等大城市將是其中的主力軍。目前國內外上百家企業正看好這一市場。
電子閱讀忽如一夜春風來,也把傳統出版業“殺了個措手不及”。據了解,目前國內閱讀器技術雖然突飛猛進,卻因出版社多在“隔岸觀火”,廠商賣的只是“一張白紙”。當然,也有“春江水暖鴨先知”之輩,如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即推出“辭海閱讀器”,將磚頭一般的工具書變成可以放在口袋里的薄薄一小張,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
上海青年作家們也敏銳意識到,閱讀方式的改變將給文學寫作帶來巨大沖擊。“80后”作家小飯告訴記者,閱讀器所需要的文學是這樣的:敘述節奏快,文字簡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幽默感。
“閱讀器時代的讀者最幸福,也最挑剔。”小飯說,商業寫作已成為大部分青年作家的目的。寫作技巧必須調整,“不需要景物描述,看圖片不如直接看攝影。文字必須有幽默感,讓讀者不需要動用太多想象力就能發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