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認為,金交所對該事件也負有一定的責任,應該對開戶數量以及操作手法等有所限制;投資者如此反常操作,應有責任向金交所匯報。
相關回應
上海金交所
應屬非預謀偶然性事件
與股票市場類似,T+D市場價格完全由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循序漸進升跌,怎會瞬間出現跳升現象?對此問題,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T+D產品的交易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新聞辦公室,其發言人童剛承認了周二夜市中確實發生了意外。由于T+D交易平臺之一的某銀行,風險控制模式漏洞被投資者不慎突破,導致短時間內價格出現紊亂。
但童剛認為該事件為非預謀偶然性事件,并非T+D交易系統的過失,甚至不是銀行操作系統的問題,“應有不止一個的投資者在前晚的暴漲中獲利,而他們彼此之間并不認識。”“T+D產品不止在一家銀行上市,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系統風險,不僅對T+D產品,對其余理財產品都是一樣。”
業內質疑
業務量暴增才會出現意外
金交所表示,系統上無法確定是哪省哪地的銀行出了問題,是誰賺了大錢,只有上述銀行自己知道。記者致電該銀行廣州分行,對方回答并非廣州分行出現的問題;而且,他們不認為是銀行系統設置的問題,而是T+D產品放大功能帶來的硬傷。
記者從銀行T+D的合作企業廣東粵寶、廣東金鼎等黃金投資企業了解到,自從去年7月廣州T+D業務平移至商業銀行后,上述銀行合作方的客戶增長數額平均達到200%以上。他們預測其余各省市的情況應該也十分類同,沒有“量”哪來的市場風險,反過來說,也許正是因為投資金額增長太快,才導致了這次意外事件。
專家提醒
兩成倉位操作
可規避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既然無法規避,投資者本人是否能規避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這次事件中,如果中小投資者能夠堅持兩成倉位操作,金價從270元/克瞬息暴漲到289元/克,也不過漲7%,擴大10倍也就70%,投資者如果還有八成資金補倉,足夠彌補70%的差異,怎么會導致爆倉呢?
對于這次的意外事件,業內人士提醒黃金投資者吸取經驗教訓。上海金交所新聞發言人童剛認為,黃金投資者進入市場前,首先要了解所進入平臺的不同風險,其中既有交易平臺、如商業銀行的風險,也有咨詢平臺、如黃金投資公司的成熟度風險。再者,投資者需要衡量自己能承受的風險程度,約定自己可以承受的最大虧損額。
最后,T+D具有放大功能,不同于股市、基金,我們需要熟知其操作原理和操作習慣。鑒于T+D產品放大風險的功能,童剛從來不提倡滿倉操作,甚至不提倡半倉操作,兩至三成倉位的操作才是保險之舉。(記者井楠)
![]()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