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財經中心

長假將至 銀行短期理財計劃八套餐

2010年09月20日 11:30 來源:上海青年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本周三,我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即將來臨,根據安排,有三天的連休時間,而下周五又逢國慶假期,休息達七天之久。怎樣做到人休資金不休,讓假期里的資金增值達到最大化?這中間,頗有學問。記者通過調查采訪,為投資者在銀行超短期理財產品、新股申購、通知存款和貨幣基金之間提供了八大假日財富增值計劃,以供讀者們比較、參考和選擇。

  八大假日財富增值計劃

  套餐1

  今日去交通銀行柜面購買“得利寶·沃德添利中秋版”理財產品。9月30日到期后,去光大銀行購買“假日盈”國慶版理財產品。10月8日到期后,申購創業板新股。這種方法資金利用效率高,但是需要跨行挪用資金,且交通銀行購買的上述理財產品無法在網上操作,人工成本高。

  套餐2

  今日一早存1天通知存款(年化利率0.81%),明日去光大銀行購買“假日盈”中秋版理財產品。9月27日到期后,申購新股。9月30日資金解凍后,購買光大銀行“假日盈”國慶版理財產品。10月8日到期后,申購創業板新股。這種方法資金使用效率也很高,雖然可全部在網上完成,但比較繁瑣。

  套餐3

  今日一早存1天通知存款,明日去光大銀行購買“假日盈”中秋版理財產品。9月27日一早到期后,存1天期通知存款2天。9月30日購買光大銀行“假日盈”國慶版理財產品。10月8日到期后,申購創業板新股。這種方法無需跨行操作,但是操作繁瑣。

  套餐4

  從今天開始存7天期通知存款共18天,10月8日申購創業板新股。這種方法非常省力,缺點是收益率偏低,目前7天期通知存款年化利率僅為1.35%,明顯少于上述理財產品。

  套餐5

  從今天起購買貨幣基金并持有到10月8日,如可以考慮最近六個月排名第一的萬家貨幣基金。這種方法也很簡單,缺點是收益率不確定,贖回后資金到賬較慢,以致會影響到后期的新股認購。

  套餐6

  今日參與創業板新股認購,9月28日資金解凍后,存1天期通知存款2天,9月30日購買光大銀行購買“假日盈”國慶版理財產品。10月8日到期后,申購創業板新股。這種方法把收益押在了新股中簽上,一旦中簽收益不菲,但不中簽收益會降低。

  套餐7

  今日去浦發銀行柜面購買或柜面簽約網上購買“匯理財”中秋版理財產品。9月27日到期后,申購新股。9月30日資金解凍后,購買光大銀行“假日盈”國慶版理財產品。10月8日到期后,申購創業板新股。這種方法資金使用效率高,缺點是比較繁瑣,而且浦發銀行將到期后的本金轉入定期賬戶,需要人工轉入活期賬戶。

  套餐8

  今日去浦發銀行柜面購買或柜面簽約網上購買“匯理財”中秋版理財產品。9月27日一早到期后,存1天期通知存款2天。9月29日,購買浦發銀行“匯理財”國慶版理財產品,但該產品要10月11日才能到賬,錯過了10月8日的新股認購機會。

  友情提示

  以上八大假日財富增值計劃是在假設銀行理財產品充裕和貨幣基金不暫停申購的理想狀況下作出的,但事實上銀行的理財產品普遍存在發行上限的,貨幣基金也會在節假日到來前暫停申購。也就是說,實際操作中,會遇到最后一天買不到相應產品的情況。這樣,原先制定的財富增值計劃就會大打折扣。于是,有人說與其那么來回折騰,還不如挑一兩種簡單而有保證的方法更恰當。購買銀行假日理財產品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多數銀行1萬元以下的零數無法購買,而購買貨幣基金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結論

  其實,假日理財對資金量大的投資者意義才會更大,散戶投資者應盡可能選取簡單的理財方式,不然那忙忙碌碌爭取來的一點點超額收益,還不夠支付人力成本的,得不償失。

  雙節期間

  股市新股發行

  9月20日,創業板四新股——錦富新材(300128)、銳奇股份(300126)、易世達(300125)和銀河磁體(300127)申購,資金解凍日9月28日

  9月27日,主板新股興業證券、杭齒前進(780177)以及中小板新股希努爾(002485)、嘉麟杰(002486)和大金重工(002487)發行,資金解凍日9月30日

  10月8日,創業板三新股——英唐智控(300131)、新國都(300130)和泰勝風能(300129)申購,資金解凍日10月13日(首席記者 薄繼東)

參與互動(0)
【編輯:梅玫】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