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匯率戰
此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主要是為下月在韓國首爾舉行的G20首爾峰會作準備。會議公報顯示,盡管仍然無法在具體目標上達成一致,但與會官員承諾將維持本國經常賬戶處于可持續水平,并極力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而導致“貨幣戰爭”。
會議還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改革達成一致: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國家轉讓6%份額,歐盟向發展中國家轉讓兩個董事會席位。此外有報道稱,中國的IMF份額將從目前的第六位提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針對美國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熱錢涌入而全球匯率體系失衡,公報特別指出:“包括作為儲備貨幣國的發達經濟體,要警惕匯率的過度波動和無序變動。這些行動將幫助緩和一些新興經濟體面臨資本流入過度波動的風險。”
蓋特納22日在會議結束辯解說:“美國支持強勢美元政策。”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東亞區主任肖耿教授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美國新一輪量化寬松的預期導致市場劇烈波動和投機活動大量增加,實體經濟投資活動反而減少。”
他指出,新興市場國家發展非常迅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在全球范圍內資本是稀缺的。但是因為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的管理不恰當,反而造成金融市場資本泛濫,這是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一個錯誤,要糾正這個錯誤就要重新思考貨幣政策的準則是什么。
此外,肖耿強調G20沒有關注到的是,“實際上各國在匯率穩定的基礎上通過各國不同的通脹率調節價格水平。美國是通縮,中國是通脹,實際上已經起到了調整實際匯率的作用。匯率穩定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做到不同國家之間的結構性調整。所以沒有必要爭論一定要用匯率作為調整工具。”
![]() |
【編輯:曹文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