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金融頻道

7天理財收益46元 銀行別用預期收益忽悠消費者

2010年11月01日 14:56 來源:每日新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10萬元存活期7天,利息只有6.9元,如果買7天理財產品,就可以有46元的收益!”10月30日一早,家住渝北區松樹橋的王先生收到了一股份制商業銀行發來的促銷短信。近日,市內多家商業銀行消息稱,加息后各銀行紛紛推出的新理財產品上百種,預期收益率也比加息前最高上調了20%左右。

  最近一段時間,銀行加息了,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風聲也越來越緊,這讓很多手里有閑錢的市民開始考慮轉換投資方向。而銀行顯然也瞅準了這個機會,開始大力推出各種理財產品,據記者初步統計,僅加息后各家銀行新推出的理財產品就達上百種之多。

  銀行推出理財產品,豐富了市民的理財渠道,這當然是好事,但是站在市民的角度而言,理財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財產保值;二是財產增值。如果達不到這兩個目的,就不能稱之為理財。但是站在銀行的角度來看,理財就是有虧有賺,并非是只賺不虧。結果因為心理預期不同,就導致客戶和銀行之間矛盾不斷,糾紛四起。

  現在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在向市民推銷兜售的時候,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打出“預期收益”多少多少的招牌。而由于信息不對稱,或者是理財產品的盈利計算方式太過復雜,一般市民根本無法完全理解,結果就在銀行工作人員描繪的“預期收益”美好前景下掏錢購買。如果贏利了還好,一旦出現虧損,甚至是巨額虧損,消費者就會覺得自己上了銀行的當,雙方的糾紛和矛盾隨之而來。

  推出理財產品是銀行正常的業務活動,無可厚非,但是銀行不能在推銷理財產品的時候,利用和市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忽悠后者,更不能為了推銷自己的理財產品而只強調收益,不說明風險;只突出“預期收益”,卻忽視了“預期虧損”。對市民來說,這樣的“預期收益”,就像是飄在天上的餡餅,掉不掉得下來很難說,即使掉下來,能夠砸到自己頭上的幾率也很小。(苑廣闊)

參與互動(0)
【編輯:孟欣】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