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市連續飄紅,申城市民投資情緒高漲。上周末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很多市民在主動咨詢銀行理財產品、基金、乃至信托產品詳情。中信銀行虹口支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理財產品甫一推出便銷售一空,而起步較高的信托產品也有著不小的市場。
理財產品熱度漸高
記者以理財產品購買者身份來到中信銀行虹口支行,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理財產品賣得十分好,很多短期產品都已售空。 ”該工作人員透露,名為 “人民幣理財快車”的兩款產品均已售罄。記者注意到兩款產品分別預期收益為3.4%和3.7%,期限分別為182天和242天,起點金額均為5萬元。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兩款產品風險較低,收益率也還不錯,因此很受歡迎。
此外,他還向記者推薦了一款起購價為10萬,平均收益率為8%的基金產品,“我們內部的很多員工也都在買這個產品。一方面流動性比較強,有2個月封閉期,隨后每個月開放贖回,此外,風險也較低,算是一款比較穩健的產品”。
對于起步分別為100萬和500萬的兩款人民幣信托產品,記者質疑會否因起步太高而銷售情況不佳,該銷售人員樂觀否定:“這兩款信托產品銷售情況還是可以的,期限為366天,收益率分別為4.3%和4.6%,期限為366天。當然,這可能對客戶的投資金額要求會較大,但也累積了一定的客戶。 ”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工行、交行、建行、興業銀行等銀行網點,記者注意到多家銀行的理財專區很是熱鬧,前來咨詢的市民駱繹不絕。
在四川北路的興業銀行,記者注意到,有市民正和理財產品銷售人員大聊理財經,對比哪款產品更合算。明顯看出,有些老百姓已和工作人員很是熟稔。拿著身份證前來購買理財產品的周阿姨告訴記者:“前幾天就看好一款產品,但當時忘記拿身份證。現在光靠存錢的利息,可抵不住物價輪番漲。我和老伴現在都覺得一些銀行理財產品還不錯,門檻不是很高,風險方面也可以承受。 ”
“財產性收入”受重視
CPI節節攀升是不爭的事實,來自國內外23家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的預測,10月CPI預測均值為3.95%,中位數為4%,遠遠高于9月份3.6%的水平。
9月份CPI增幅創下23個月新高的同時,另一個數據亦新鮮出爐:9月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上漲18.5%,遠遠跑贏CPI。面對通脹壓力,僅靠加息后將錢拿出來轉存明顯不夠。打理好 “財產性收入”更重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資本市場到目前為止始終還是少部分人的游戲。民眾應意識到抓住資本市場的重要性,而政府也應該鼓勵更多的老百姓通過參與資本市場獲得財產性收入。在對市民進行風險教育的同時,更應該幫助其樹立合理的理財觀:理財并不是也不可能是追求最高的收益,而是根據每個人的風險收益偏好、家庭的結構、整個人生的不同生命周期來對資產進行相應的匹配和安排。
如何能夠買到自己想要的理財產品呢,有理財師支招投資者:首先應將定期存款取出來轉成活期存放在卡上,并可把多個賬戶的錢轉到一個理財賬戶,進行集中管理,再根據不同用途,進行相應調度。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不要忘記帶上有效證件;其次是和客戶經理要做好預約,向客戶經理咨詢理財產品發行時間、金額、收益率、風險程度;此外,由于各家銀行不斷升級網銀服務,通過網上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會更加便捷。(記者 任文嬌)
![]() |
【編輯: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