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目前的理財市場頒發最受歡迎和最不受歡迎的獎項,那么掛鉤匯率的理財產品將毫無疑問地得到“最不受歡迎理財品種”的“殊榮”,在外匯市場動蕩不停的大背景下,整個外匯理財產品的前景并不樂觀。數據統計顯示,前三個季度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共991只,其中未達預期收益率的產品數量為54只,未達標率為5.4%,高于整體未達標率。
外匯理財風險大 不討銀行喜歡
美元的加速貶值,與美元掛鉤的外匯理財產品自然紛紛走弱,非美貨幣及理財產品則不斷走強,外匯理財市場出現兩個現象:一是在外匯市場動蕩不安的情況下,銀行總體上減少了外匯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二是在當下銀行發行的外匯理財產品中,短期外匯理財產品正在成為主流。
光大銀行杭州分行理財經理解釋,他們之前也發行過一些掛鉤匯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但因為整個外匯市場的波動較大,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發售此類產品,當下在發行的外匯理財產品主要是一些直接用外匯來購買投資的結構性產品,最近收益很不錯,但即使這樣,這類產品也基本都是為那些手頭上有現成澳元的客戶準備,對于想要通過人民幣換澳元來進行操作的客戶,他們都會“勸退”。
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向本報記者坦陳:“國有商業銀行投資外匯市場相對來說比較保守,如果客戶有需要,會建議客戶購買短期外匯理財產品。外幣產品整體收益較低,對于投資者的吸引相對較小。即使選擇外幣的結構性產品,在承擔結構性產品本身帶來的風險之外,還需要承擔匯率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黃金成理財產品首選標的
既然有最不受歡迎理財品種,那么自然還要產生最受歡迎的理財產品類型,在眼下通脹高企的背景下,掛鉤大宗商品似乎成了“包賺不賠”的買賣,其中尤以黃金最受寵。今年以來,不少銀行紛紛推出與大宗商品掛鉤的產品,如東亞銀行發行“步步為盈1”抗通脹金屬投資保本產品,掛鉤的大宗商品為鈀、鎳、鉑、銅等;恒生銀行推出“節節勝黃金掛鉤保本投資產品”和“節節勝商品掛鉤保本投資產品”。
業內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奇”,有銀行理財經理在傳頌這個故事的時候,神情充滿了嫉妒:民生銀行黃金投資1號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2個多月的時間內獲得了年化收益率超過46%的高收益,這個收益率水平創近年來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新高。
通脹中最為保值的黃金成為了理財產品的首選投資。不過,在金價高歌猛進的當下,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收益卻并非“一本萬利”。因為掛鉤黃金的銀行理財產品通常為結構性產品,分為看漲、看跌和區間型三種,收益結構的設計就決定了其并不一定是隨著金價的上漲而上漲。如果黃金價格上漲,看漲型產品將會受益,而看跌型產品則將遭受損失,而區間型則要看觸發的具體條件是如何設定的,其收益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記者 洪葉)
![]() |
【編輯: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