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騙退款玩出新套路 有人用AI造假殘次商品圖
本報訊(記者徐慧瑤)“以前用戶多是編個理由申請退款,如今有人竟用上了AI造假圖片。”近日,不少電商從業者反映,他們在處理售后申請時發現,一些買家上傳的“快遞破損”“食品腐爛”等照片,并非真實拍攝,而是經AI生成、修改而成的。
在一家網店工作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前不久,一位買家聲稱收到的衣服破損有污漬,要求退款,并發來一張衣服照片。李女士將照片放大后,發現這張照片還帶著AI生成的水印,“圖片上的污漬看起來很嚴重,有一定迷惑性。”
類似遭遇并非個例。在網上,不少商家曬出形形色色的疑似“AI售后圖”,包括破損的塑料水杯、破損的自行車座、碎掉的粉餅、發霉變質的水果……有些破損痕跡顯得不太自然,還會出現兩張圖片上破損位置不一樣的情況。
這類“AI售后圖”通常先對快遞實物拍照,再利用生成式AI進行“局部改造”,把完好的商品修改成破損、腐爛或變形,以“有瑕疵”“收到商品破損、污漬”等理由要求商家退款。
針對這種新型騙局,經營服裝生意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他會要求買家從不同角度多拍幾張照片,“AI生成圖片的一致性不高,同一物品換個角度容易露馬腳”。還有商家提出,可以要求顧客提供短視頻,“視頻生成難度大很多,尤其是要連續拍攝商品的細節,AI偽造很容易穿幫”。
除了商家自身甄別,也有網友呼吁平臺加大技術防護力度。“比如在平臺APP內直接調用拍攝功能拍照上傳,不允許從相冊選擇照片上傳,降低買家使用AI造假的可能。”一位電商運營經理建議,平臺也可以開發圖片溯源工具,對上傳圖片進行元數據檢測,一旦發現AI生成特征便自動攔截。
律師提醒,使用AI實施上述行為,屬于使用非法手段索取不當利益。“如果消費者捏造虛假破損事實,民事責任上,平臺或電商經營者可以向消費者進行索賠;行政責任上,消費者的行為也可能觸發治安管理處罰。若性質更惡劣,欺騙數額規模較大,甚至觸發刑事詐騙責任。”上海秦兵(北京)律師事務所主管律師劉馨遠介紹。
(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