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道,隨著人口急劇老化,加上慢性疾病的普遍,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香港中醫關注組9日表示,特區政府兩次的醫療改革文件中,并沒有深入探討病人可選擇中醫作為其中一個融資方案,令市民在治療的選擇上,別無他選。
香港中醫關注組醫師歐卓榮指,求診中醫服務越趨普遍,現時占整體求診的私營人口兩成,而三成中年長期病患者同時求診于中醫及西醫。但特區政府于6個醫療融資方案上,并沒有將中醫納入,讓病人在治療種類上有更多的選擇。
歐卓榮亦指根據外國例子,如格拉斯頓堡亦曾探討設立中醫療法的可行性,二成病人經醫生轉介后接受療法,當中六成患者使用針灸、草藥、按摩等中醫療法,成效顯著,病人減少服藥近五成,尋找家庭醫生次數亦下降達三成。
關注組醫師黃韻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自2002年起,提出在基層醫療服務中廣泛使用中醫,而食物及衛生局2006年數據顯示,向私家診所求診的人士之中,每5個便有1個選擇中醫,而且有上升的趨勢。而統計處的數據亦顯示,同時使用中醫及西醫的人口有所增加。
另一關注組成員林庭濤表示,現時只有11間公營的中醫診所,供不應求。另外就診費用亦較西醫為貴,以特區政府補貼公營醫療體系為例,就診西醫的病患者,只須支付港幣45元,而中醫須支付港幣120元,公立中醫收費比西醫收費昂貴2.5倍,令有需要就診于中醫的病患者,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多年求診中醫的林太太表示,西醫是治標,中醫是治本,而特區政府的醫療融資并無納入中醫,自己無權選擇,但不想把自己的供款,變成他人受惠。中醫關注組建議特區政府應考慮將來市民所需要的醫療服務,重視病人應有的選擇權,將中醫納入現時醫療架構,為基層醫療建立良好的基礎。

![]()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