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奧運|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
汽 車|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 圖 片| 社 區|圖 片 網|華文教育|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平衡發展與保育是不小難題
2007年08月13日 16: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片:擁有近半世紀歷史的香港中環天星碼頭,于06年7月中正式跟市民告別,成為市民集體回憶。新舊碼頭相距不過3百米,新碼頭(左)啟用后,舊碼頭(右)將會進行填海工程。 中新社發 譚達明 攝



 

    07年8月1日上午11時25分,香港商場大屏幕正在直播警方準備在皇后碼頭的清場行動,吸引市民圍觀。 中新社發 譚達明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8月13日電 香港《文匯報》發表評論指出,最近一段時期,香港最熱門最煽情的名詞,居然是那個頗為抽象的“集體回憶”。

  文章指,過去十年,香港一方面因金融風暴以及SARS的雙重打擊而經濟低迷;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反對,令特區政府一系列早有規劃并經過科學論證的基建計劃一再拖延,如今不得不同步上馬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穩妥處理發展與保育的關系,將是特區政府未來施政中一個難度不小的課題。

  政府因工程需要,拆遷一個舊鐘樓,更事先說好將來一定會在附近適當的地方原樣安裝,有人卻出來說拆不得,因為會破壞了他的“集體回憶”。有一舊街市破舊不堪,隨時屋塌人亡,政府打算清拆,卻也有人出來阻止,聲稱會破壞他的“集體回憶”。事實上,一個有著數百載歷史的國際級大都會,市政建設必然是新舊雜陳,這里拆那里修,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更何況,什么才是“集體回憶”,哪些“集體回憶”才值得保留?恐怕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否則的話,世界上有哪個角落不曾留下人們的“集體回憶”,都要保留,都要一如舊觀,則久而久之,地球上處處都是廢墟殘垣,在在都是史前遺跡,恐怕人類也難很好生存,以致自掘墳墓,變成其它生物的“集體回憶”。

 強留皇后碼頭 市民須付沉重代價

  這種香港新近流行的“集體回憶”,近月因皇后碼頭事件進入高潮。皇后碼頭位于中環愛丁堡廣場,本身不過五六十年歷史,建筑亦無任何特色。卻曾是英女皇訪港時上岸的地方,也是半個世紀以來歷任港督來港履新時最早踏上的香港土地——當年稱霸海上的大英帝國倒驢不倒架,港督也堅持要象征式地從水路抵港,從英國坐飛機到港后換乘游艇,裝模作樣地到皇后碼頭下船,再直接到數十米外的大會堂舉行就職儀式。正因為所謂的“集體回憶”僅止于此,香港古物古跡委員會經過反復論證,沒有將皇后碼頭列為必須無條件保留的“法定古跡”。曾擔任過代理港督的英國爵士鐘逸杰也承認皇后碼頭的文物價值甚小,所代表的,也不過是殖民管治的“零星的、并不光彩的回憶”。

   站在多數市民和政府的立場來說,皇后碼頭應當遷拆。因為,中環三期填海是香港規劃建設了十余載的龐大工程,既經專業人士長期科學研究,也得到立法會各黨派一致批準。現在整個工程已完成逾半——全港最高的中環國金中心和機場快線香港站,是該工程的第一期;未來的添馬艦政府總部大樓則是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就是要處理這里將產生的巨大交通壓力,進行中環繞道工程。遷拆皇后碼頭,則是興建中環繞道的第一步。三期工程是一個整體,對港島未來發展殊為重要。如果因極少數人的“集體回憶”,強留皇后碼頭的話,則無論是未來中環交通的寸步難行,還是因工程半途而廢政府必須花費上數億公帑賠償承建商損失,都將令市民付出沉重代價。

 平衡發展與保育 有賴于溝通和妥協

   平心而論,特區政府在皇后碼頭問題上已經表現出極大的誠意和包容,不僅將工程延后五個月,讓社會上不同團體有充分的時間作出討論,而且承諾動用5000萬元進行保存皇后碼頭的工作。況且,先將碼頭拆存,完成三期填海工程后,再以靈活的方式重置,外形恢復舊觀,甚至可建成小博物館,展現歷史,遙想當年。還可加上此一節“皇后去留之爭”的典故,成為新的“集體回憶”。保育發展,兩全其美,豈不更好?

   香港即將啟動一連串重大工程,如興建添馬艦新政府總部、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重建上環、油麻地、觀塘、灣仔等多個舊區,以及上馬與廣東相連的城際高速鐵路配套工程。發展與保育從來都是一個復雜而富爭議性的課題,只有兩方面做到平衡,才能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這不能靠對抗解決問題,而有賴于社會各界的理性溝通和互諒妥協。(陳振東)

 
編輯:杜燕】
:::相 關 報 道:::
·香江漫話:皇后碼頭拆遷與“集體回憶”
·八卦生平之余 "皇帝"何止留下港人集體回憶(圖)
·"集體回憶"興起 香港拆殖民統治古跡惹爭議(圖)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