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1月22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刊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文章“美中關系令人擔憂的因素”,認為維持良好的美中關系將是本世紀全球穩定的一個關鍵性因素,而錯綜復雜的臺海關系所引發的事件最有可能破壞穩定。作者認為,美中兩國需要保持穩定而良好的關系,F將原文摘要如下:
民意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中國“即將主宰世界”,而將近一半把中國的崛起視為“對世界和平的威脅”。反過來,許多中國人擔心美國不會接受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和中國人必須避免這種被夸大的疑慮。維持良好的美中關系將是本世紀全球穩定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對雙邊關系最大的威脅,也許是相信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看法。縱觀歷史,崛起中的大國一旦讓鄰國及其他大國感到擔憂,這一擔憂就會變成沖突的原因。在這種情形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也會引發不可預測及災難性的連鎖反應。
目前,錯綜復雜的臺海關系所引發的事件最有可能破壞穩定。中國認為,在中國內戰后就躲避在美國海軍背后的臺灣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誓言臺灣只要宣布獨立就會兵戎相見。
美國并不質疑中國的主權,但是它想要一個能夠維護臺灣“民主機制”的和平解決方案。“泛藍陣營”的務實派認為臺灣的地理位置使他們必須與大陸妥協,而執政的“泛綠陣營”則渴求在不同的程度上實現獨立。兩派之間有嚴重分歧。
雙方將在3月22日的總統大選中決一雌雄。目前的民意調查顯示,前臺北市長、國民黨的馬英九領先執政的民進黨的謝長廷。但一些觀察家擔心在任的民進黨“總統”陳水扁會尋找借口,防止傾向獨立的陣營落敗。他目前正在鼓吹中國視為挑釁行動的“入聯公投”。
美國當然對事態感到關注。最近,美國國務卿賴斯在一個記者會上說,“我們認為臺灣的‘入聯公投’是一項挑釁性的政策。它毫無必要地加劇臺海緊張局勢,對臺灣人民在國際舞臺上也沒有實際利益”。她還重申布什政府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威脅”。
原則上,臺灣問題并不一定會導致沖突。中國日益變革,海峽兩岸經濟和社會交往增多,應該有可能找到一種讓臺灣在沒有聯合國席位的情況下,保持其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的方式。
到目前為止,美國試圖強調兩點來允許局勢演進,也就是臺灣不獨立以及中國不動武。美國鼓勵兩岸更積極的接觸和談判是明智的。
美國與中國維持良好關系符合其廣泛的自身國家利益,幫助臺灣成為主權獨立、在聯合國擁有席位的國家并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如果今天美國把中國看成敵人,那么以后肯定會出現敵對狀態。我們無法確定中國將如何演變,但排除良好的前景卻是毫無道理的。美國目前的政策結合了經濟融合與防患未來的不確定性。但是,盡管這樣的防患措施在國際政治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對于雙方而言節制是重要的。如果整體氣氛是不信任,那么,一方的所謂防患措施,在另一方看來可能就是威脅了。
美中兩國都必須確保任何臺灣事件都不會把事態朝這一方向推進。美中兩國人民必須避免讓過度的憂慮造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