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朝鮮戰場中彈 湖南86歲老兵腦中存留子彈60年

2010年09月15日 14: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中新網衡陽9月15日電 題: 徐芳耀:與一顆子彈“戰斗”60年的堅強老兵

  作者 李鎮東 周明韜 賈茜

  一顆子彈在人腦中存留60年,他竟堅強地活到86歲!這頗富傳奇的與一顆子彈“戰斗”60年的故事,就發生在湖南衡陽抗戰老兵徐芳耀身上。

  沒有了一身戎裝,沒有了青春年華……瘦弱的老人樸素無華,在鄰里眼中,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老農。但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他曾在衡陽保衛戰、遼沈戰役、衡寶戰役、抗美援朝戰場上英勇奮戰、灑下熱血,而子彈就是在朝鮮戰場上留下的。

  如今,徐芳耀老人的思維已不是太清晰,但從他嘴里汩汩流出的戰爭回憶,仍能讓我們感受到那烽火歲月的崢嶸和傳奇。

  頭痛60年,都是子彈惹的禍

  如果不是被親戚護送到醫院進行全身檢查,徐芳耀至今也搞不清楚為何會頭痛了60年。

  檢查的結果讓醫生大吃一驚:這個經常喊頭痛的老人的大腦里,竟殘留著一顆子彈!

  頭部中彈,而且在一直沒有察覺子彈存留的情況下仍然活到了86歲,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醫學專家分析認為,雖然子彈進入頭部,但由于離大腦神經還差了幾毫米,因此,徐芳耀才得以幸存。“如果再前進一點點,就很難說了。”

  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當初子彈是從右眼穿進大腦,應當是子彈頭朝向后腦勺。然而X光圖像顯示,這顆子彈彈頭的朝向卻是面部。由圖推理,子彈是從后腦進入的,而老人的后腦并沒有一絲傷痕!

  徐家人推測說,或者因為子彈留存時間過長,老人的活動對子彈的走向產生了改變——或許這也是老人60年來經常頭痛的原因。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這顆子彈在老人的腦袋里正好轉了一個圈!

  歷盡艱辛,終成解放軍戰士

  1944年,衡陽保衛戰打響,年僅19歲的徐芳耀被國民黨抓了壯丁。抗日戰爭勝利后,徐芳耀又被部隊拉到了東北。1946年,國軍兵敗四平戰役,被俘的徐芳耀受到解放軍部隊的感化后,于1947年參加了解放軍。

  1949年,徐芳耀隨軍南下,一直打到故鄉湖南衡陽,參加了衡寶戰役。

  就在這一年,徐芳耀的弟弟徐芳生收到了一封信:寫著“臺元寺蓮子塘村徐德貴收”,信中落款“徐芳躍”。徐芳生回憶說,當時覺得非常奇怪。這封信是寫給父親徐德貴的,但地址就錯了,臺元寺根本沒有“蓮子塘村”,而且“徐芳躍”這個名字,他們都沒聽過。

  后來部隊的來函解開了徐家人心中的謎團。原來“徐芳躍”就是“徐芳耀”。文化程度不高的徐芳耀誤將“耀”字寫成了“躍”字。于是,徐家被定為軍屬,掛了光榮牌,享受了優撫金。

  “當時家里一直以為哥哥徐芳耀人不在世了,哥哥忽然以解放軍戰士身份出現,全家一時喜極。”徐芳生回憶,當時徐芳耀的部隊駐扎在萬家山,期間他還去見了哥哥一面。

  中彈兩槍,向死神要回生命

  1950年春,徐芳耀所在的部隊經過整編后,又開拔前往北方。在戰火中成長的他,光榮地成為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軍。

  在戰斗中,徐芳耀是機槍手,沖鋒在前。“當時在三八線附近,戰斗非常激烈。子彈從對面射過來,打在我的右眼,我當即就昏倒在地,迷糊中感覺血流滿面。”徐芳耀老人依稀記得當時的情景。

  隨后,他被送到戰地醫院,“動手術開刀,夾出了一顆子彈。”住院3個月后,營長問徐芳耀:“好了沒有?”雖然他一直頭痛得厲害,也懷疑還有子彈沒取出來,但想到戰爭的需要,當即回答:“好了。”

  就這樣,徐芳耀又回到了戰場。“在戰場上,營長處處保護我,可他自己卻留在了抗美援朝戰場上!”老人大腦歷經子彈的折磨,雖然已記不清營長的名字,但提起營長仍熱淚盈眶。

  淡薄名利,扎根農村享清貧

  右眼已失明的徐芳耀,說除了在朝鮮戰場的頭部受傷外,還有兩次戰斗負傷。一次是在遼沈戰役期間,腿部中槍,子彈貫穿雙腿;另一次是在抗美援朝時重上戰場后,右腰中彈。

  獲得軍功的徐芳耀十分低調,他說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這些榮譽算不得什么。

  1955年,徐芳耀復員回家結婚,先后被安排在常寧縣鎢礦、衡陽縣養路班工作。后來,徐芳耀離職回鄉務農。由于不諳農事,身體不好,家境一直不大景氣。

  而今,徐芳耀老人兒孫滿堂,雖然有病痛的折磨,日子過得清貧,但久經歲月的洗禮,看起來卻非常安詳。完

參與互動(0)
【編輯:謝萍】
    ----- 國內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