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環境指數:開發清潔能源 綠色低碳宜居
天無一日晴,風無一日停。過去,廣空一些高山雷達站的官兵飽受大風吹襲之苦:市電線路經常被刮斷,門窗被吹爛,屋頂時而被掀翻……
記者此次渡島上山,發現某雷達站駐地的山巔上,兩個白色風車在流動的霧氣中歡快地轉動,一股股環保清潔的電力通過電網源源不斷地向營區輸送……站長陸朝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風力發電機組每轉一圈所發的電值兩毛錢,正常情況下,工作8小時就能滿足連隊2天的用電量。
風禍變福音,這得益于廣空后勤部借自然之力搞保障的新思路。近年來低碳理念的興起給機關為基層解難帶來了靈感:解難也要注重綠色環保,走清潔低碳之路。困擾高山海島的大風正是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去年3月,他們將兩套2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設備引進高山海島連隊建起發電站,使連隊由單一油機供電方式擴大為交叉雙向供電。
兩個不知疲倦的風車帶來了可觀效益。廣空機營部門評估后發現,風力發電前期設備投入約占接入市電資金投入的60%,但一個月可為連隊節約生活用電開支6000元,扣除風機維護費用,4年便可收回投資成本。自從有了風能發電,連隊實現持續、穩定供電。
走低碳環保之路,結出解難新成果一串。根據南方高山連隊周邊地熱資源豐富的特點,他們分別給這些單位安裝一套地源熱泵供熱制冷節能環保系統,不僅解決了洗澡難題,還使地熱能空調走進官兵宿舍。如今,風能、地熱、光電等10余項低碳環保能源技術廣泛運用,使一座座荒山孤島變為綠色低碳、宜守宜居的現代軍營。
特約點評 -南海艦隊駐西沙某部副政委 何成良
打造軍營低碳生活不僅僅是時下的一句流行語,更是近年來邊海防部隊搞建設、解難題的一個新理念。各部隊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建設,實現了節能環保與經濟效益雙贏,“環境指數”也成為衡量邊關解難質量的新指標。
打造軍營低碳生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把低碳滲透到軍營生活的各個環節,形成產、用、收循環體系,“碳”才能真正低下來。海軍駐西沙某部先后引進了太陽能電瓶車和風光互補發電裝置,構建了遍布各島的太陽能熱水網絡,建成了國內第一個較大的獨立應用型海島風、光、柴互補發電系統,官兵坐上了電瓶車、洗上了熱水澡、用上了環保電。低碳解難,正成為邊關解難新時尚。
(邵龍飛、本報特約記者仲繼軍整理)
5、創新指數:借助社會資源 保障高效低耗
有一件事讓記者聽后膽寒。2007年9月的一個晚上,上等兵徐立法被一條劇毒竹葉青咬傷左腳,不省人事。月黑風高夜,邊遠海島上演生命接力,連隊派體能較好的官兵背徐立法下山,花高價租快艇送到體系醫院,使他轉危為安。
隨后發生的轉折令記者心暖。為破解高山海島部隊就醫難,廣空后勤部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多次與保險公司協商,為全區高山海島部隊官兵購買了商業醫療保險,形成了以商業醫療保障與本級保障相結合的新型醫療保障模式。
新模式看起來生僻抽象,好處卻是一聽就懂:官兵看病,他人掏錢。據介紹,廣空邊遠艱苦連隊官兵可自行選擇到就近地方醫院看病,單日醫療消耗限額由體系醫院常規的50元至100元升到750元,急癥醫療報銷率從常規的80%提高到100%,可報銷藥費的大病由12種增至18種。
創新大幕拉開,引出好戲連臺。在為基層解難中,他們大膽創新摸索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解難之策——
預約配送。鑒于高山海島雷達站不利于蔬菜生長,吃菜難,他們委托地方農貿公司供應商長期提供給養,預約配送。此舉既解決蔬菜供應難題,又減少兵員、車輛下山次數和車損油耗,每月降低伙食成本10%。
油電捆綁。將邊遠連隊戰備用油的部分指標折算成“油電捆綁”專項經費,實現雷達裝備油料保障與市電保障相結合,一個雷達站每年可節油45%左右,還大大減少了運輸成本。
特約點評 -成都軍區聯勤部基建營房部部長 陳文平
戍邊部隊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的特殊性,官兵生活面臨諸多難題,這更需要用創新思維解難。近日,海拔4400多米的西藏乃堆拉哨所建成了“陽光水窖”,池壁采用現代高科技聚胺酯硬發泡和高級保溫材料,上面的陽光棚采用進口雙層羅普斯金保溫材料,既能阻止熱量散失,又能抗擊8級以上大風。水窖還配備了凈水器,通過磁化、消毒水源,解決了困擾官兵多年的飲水難題。
據統計,近年來成都軍區還通過創新,采用凍土層深挖灌漿、片石氣冷、鋪設遮陽棚、采光保溫、建陽光棚等新技術,解決了40余個雪山哨所住房難題。
(陳文勝、本報特約記者于鴻濤整理)
![]() |
【編輯:李季】 |
![]()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